空虛系歌姬:挪威 Susanne Sundfør 電 artpop 你聽過未?
不知大家對挪威音樂的印象如何,都是 metal 樂隊?其實還有 electronica 、 folk 、 pop 等等太多好聽的樂手或樂隊。今次和大家談談的,是挪威唱作歌手 Susanne Sundfør。她由 2007 年推出個人專輯後,就走 artpop 路線,每次的演出中一部鋼琴是必備樂器,更會配合電子合成器令歌曲更有層次和味道,連 Röyksopp 和 M83 也找她獻聲呢!現在和大家分享一下十多年來這位女歌手的音樂路與作品。
沒錯,之前介紹過「 精靈歌姬 」AURORA,今次就和大家談「 空虛系 」歌姬 Susanne Sundfør!
祖父是著名「敘利亞-阿拉伯語族」( Semitic languages )語言學家 Kjell Aartun 的 Susanne Sundfør,雖然高中有讀過音樂學校,但到大學時都是修讀英文和藝術,所以接觸音樂的過程都是由興趣開始。在 2007 至 2008 年分別推出了同名處女專輯和沒有編輯以一 take 錄製的《 Take One 》現場專輯,都是很 folk 味濃的歌曲,大家可以聽聽〈 Walls 〉一曲。
今次會由她的第三張專輯、2010 年推出《 The Brothel 》談起,正是她走向 artpop / folk art 風格的開端,專輯名、開首的歌曲就叫《 The Brothel 》—— 即「妓院」之意,歌詞講述主角的生活潦倒,終日流連縱色濫情之地,心中好像是想找到一些甚麼卻了無方向:
You cover your eyes
You cover your mouth
You cover your ears
Still you follow our trail
We’ll do it all, we’ll do whatever you say
God has left us anyway
去到最後一句「 The ones who are only living are the ones who are only dying 」更是觸及人類的存在意義,死亡這一個終極是必然發生的話,那麼「生存」還有何意思?
視自己為無神論者的 Susanne Sundfør,也不其然在歌曲中提及現今宗教社會帶來的無形壓力,於〈 It's All Gone Tomorrow 〉一曲中就有這一句:
I pull the trigger at your command
You put the last host of Christendom in my hand
Well it was all a lie
It was all a motion picture crime
當然她也曾在訪問中這樣說:「試想像一下我們的存在有一個更深層的意義,我們從未想過、根本想像不到的意義。我覺得心存疑問比心存肯定答案更有趣。」空虛與未知甚至點點的抽離感,卻配合著 Susanne 時而仙氣、時而澎湃的聲線,又有著不少電子元素在歌曲中,好像牽動著聽著的情緒與她一起旁觀這一份空虛與無力感...
兩年後的 2012 年,Susanne 推出了可以說是她生涯暫時最重要的一張專輯《 The Silicone Veil 》,歌曲比前作更成熟,電音的編排的份量更重,於〈 White Foxes 〉一曲中,一段「 And oh I wish to God that the earth would turn cold. And my heart would forget it's made of glass. And all the pretty tulips would disappear. And never disturb me again 」就聽到看到 Susanne 的暗淡冰冷味沒有褪卻。
不過這一張專輯更要注視的是其 mv,〈 White Foxes 〉的 mv 用幾個場景去表達「 狐 」( Fox ),一個男生抱著一隻死去的狐在雪中森林內遊走;另一邊廂一男人準備做手術,醫生為他切除一個如狐狸狀的腦瘤;一個一身黑的人駕電單車在路上飛馳;Susanne 在雪中彈琴... 當中的隱含訊息被樂迷猜來猜去:狐是代表童年?Susanne 是死神?各有一方看法。
她曾在 2012 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音樂會( Nobel Peace Prize Concert )現場演出過此曲:
主題曲〈 The Silicone Veil 〉更來得震撼,片中兩女角( 包括 Susanne )演繹妓女,賺來的錢為其中一個整型,但不是整容,而是將皮膚變成蛇皮,成為「 蛇妖 」!大家也可以解釋成性工作者為得到真正的自由不惜一切?還是一次對「 美 」探討?總之就是讓大家每看一次都得到不同的聯想和體會。
Susanne 說過:「我沒有特別去要拍一個怎樣的 mv,我認識過導演們後就交他們自由發揮了。」
〈 The Silicone Veil 〉一曲的歌詞也呈現了一次對想掙脫眼前現實的過程:
Get me out of this suit
I go to a funeral every day
I follow these people around
I follow these people like a rat's tail
I carry their caskets, I sing them good night
They're better off without me
「 Beauty is poisonous. Disruptive. Oh, heaven must be an iron rose. Unfolding… 」也好像是在回應〈 White Foxes 〉一曲。這一首歌是全張專輯最正中心坎的一首,真的想邊聽邊想大叫「 Let Me Out 」….
大家也可聽聽這個現場版:
《 The Silicone Veil 》令更多人認識 Susanne Sundfør 的名字,除了有挪威電音孖寶找她來為〈 Running To The Sea 〉獻聲外,也在現場翻唱了 Depeche Mode 的〈 Ice Machine 〉。還未止,Susanne 的歌聲也在電影中響起,有湯告魯斯主演的 2013 年科幻電影《 Oblivion 》中,法國電團 M83 又請了她主唱主題曲。大家不妨找回這一套電影看看。
Susanne 也算是多產的樂手,2015 年就再有新專輯面世,不過《 Ten Love Songs 》的 synth pop 味更重,更可以說是偏向了 dance pop 曲風,她又請來了 Lars Horntveth 、 Anthony Gonzalez 和 Röyksopp 作監製,當然這令她得到了空前的成功,整個歐州也在期待她的巡迴演出,更多歐洲舉行的音樂節和節目也邀她演出。歌曲上,是更易入口的節拍,但論耐聽程度均不及前兩張專輯,〈 Fade Away 〉、〈 Accelerate 〉、〈 Kamikaze 〉都是一貫 pop song 的曲風,正如 Susanne 自己都說「我想弄一首在駕車時會播的歌,純聽得高興就行。」不過 mv 都算是有回她一開始的風格的。
正當以為 Susanne Sundfør 會朝主流 pop 發展之時,她又退了回來找她的根,前年推出一張純鋼琴伴奏的 folk 專輯《 Music for People in Trouble 》,Susanne 承認《 Ten Love Songs 》的成功卻令她應接不暇,加上專輯的所有製作她都親手去做,連主題上她也利用了自身的感受作聯繫,壓力反而變得更大。《 Music for People in Trouble 》 回歸了 folk 風格外,也算是一個她喘息的機會。聽著這一張新專輯,有一刻大家會以為是不是 Leonard Cohen 上了她身呢!
沒有甚麼大肆宣傳、沒有不惜工本的 mv,卻為 Susanne 的 fans 迎回一張可以由頭聽到尾且可慢慢細嚼的專輯。
《 Music for People in Trouble 》是回復平靜卻一絲不苟的
廷伸:
網上音樂雜誌 nosiey 早些年前訪問過 Susanne,除了分享了曾在油站開 show 的經歷外,也談談挪威音樂是不是就代表了「 悲觀 」和「 黑暗 」。
【失眠聽 synthwave】2 月推介-夜深呆望窗外要聽這些歌!
【有戲聽】《心跳五百天》十周年 OST 你有幾多首歌仲聽緊?
北歐精靈歌姬 - 挪威 22 歲新貴 AURORA 連 Björk 都撐!
HMV 要借鏡? Bandcamp 實體店開幕 - 智撐唱片工業傳承音樂
【以貌取 band】全女班樂隊特別吸引 - #1 Au Revoir Sim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