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個音樂典故 揭開 Kraftwerk 發電50年 如何練成電音教父 (中)
無論你是屬於哪一個年代的樂迷,都認同德國杜塞爾多夫( Düsseldorf ) 殿堂級電子樂團 Kraftwerk 是電音教父、電音先鋒,創造出種種富有前瞻性的「未來式」電音形態意念。在 Ralf Hütter 領軍50年下,大家對 Kraftwerk的認識又有幾多?上集寫了他們樂隊的萌芽源自於食迷幻藥、捍衛德語、曾惹的非議等,這集繼續講他們的神秘錄音室、唱國語、為拍mv學踩單車......
11. 經典四人陣容到只剩 Ralf 一人
隨著音樂學院學生 Karl Bratos 在1975年初加入為樂隊的美國巡演擔任敲擊手,Kraftwerk 從此制定了 Ralf / Florian / Wolfgang / Karl的經典四人陣容,被視為樂隊的黃金年代。起初 Karl 加入是負責 vibraphone ,所以 Kraftwerk 有一段時間的現場演出可聽到顫音琴敲擊,然後他才專注負責電子敲擊,演奏他們自家研製的 electronic drum kit 。而 Kraftwerk 這個四人陣容,隨著 Wolfgang 因為被投閒置散而先在1987年退出, Karl 在1991年離隊,連創團成員之一 Florian 也在2008年請辭,最後只餘下 Ralf 一人。
12. 〈 Radioactivity 〉以摩斯密碼傳遞反核信息
《 Autobahn 》的成功,令他們有充足的資金為 Kling Klang 錄音室添置一批新的電子合成器(如 Vako Orchestron )。1975年的第五張專輯《 Radio-Activity 》,是 Kraftwerk 首次以 Ralf / Florian / Wolfgang / Karl 之經典四人陣容所發表的專輯,也是他們首張全盤在其自家錄音室 Kling Klang Studio 灌錄、親自監製以及全電子演奏的專輯,還有是首次分別以雙語(德語/英語)形式出版。唱片封套是一台30年代的德國國民收音機( Volksempfänger ),《 Radio-Activity 》是一張以無線電廣播與輻射為雙重概念的專輯,探討輻射的主打單曲〈 Radioactivity 〉裡含有串出「 R-A-D-I-O-A-C-T-I-V-I-T-Y 」/ 「 I-S I-N T-H-E A-I-R F-O-R Y-O-U A-N-D M-E 」的摩斯電碼訊號,此曲更成為了他們的反核歌。
13. 仲有位第五成員?
來自美術學院的畫家/視覺藝術家 Emil Schult 曾任 Kraftwerk 的1973年巡演的結他手及小提琴,然而他更典故的是作為跟樂隊差不多合作無間的唱片封套美術設計師,亦常為 Kraftwerk 的歌曲填詞,也曾任樂隊的巡演經理人,從而被視為他們的第五成員。
14. 神秘隔世的 Kling Klang 錄音室
Kraftwerk 位於杜塞爾多夫下城的私人錄音室 Kling Klang Studio ,在樂迷心目中猶如一所神秘的聖殿。多年來這裡不但差不多謝絕探訪,也不會開放給外人使用,甚至傳說中錄音室裡並不設電話、也沒有郵箱,實行與世隔絕。
15. 在全歐快車遇上 Iggy Pop 及 David Bowie 真有其事?
1977年出版的第六張專輯《 Trans-Europe Express 》,主題取材自當時歐洲經濟共同體成員國的國際快速列車「全歐快車」 TEE ( Trans Europ Express ),勾勒出是二戰後的德意志國風景。音樂上的重點,是他們引進一台由 Matten & Wiechers 為他們獨家研發訂製的16軌 analog sequencer 合成器 Synthanorma Sequenzer ,所以樂曲也多採用電子 sequence 作主導如〈 Europe Endless 〉,構成更足以預視未來 synth-pop 的電音形態,歌曲更呈旋律化取向之同時也重拾他們的古典音樂薰陶。組曲式的主題曲〈 Trans-Europe Express 〉,便唱到 David Bowie 的1976年專輯《 Station to Station 》及遇上他與 Iggy Pop (「 From station to station / Back to Düsseldorf City / Meet Iggy Pop and David Bowie 」),事實上 Bowie 在1976年身處德國期間確曾計劃拜訪他們望能合作,可惜時間上配合不來而無法成事。
16. 《 The Man-Machine 》唱片揭示人與機械的關係
蓋著一個參照自20世紀初俄羅斯「至上主義」 Suprematism 以及設計師 El Lissitzky 風格的唱片封套,1978年的第七張專輯《 The Man-Machine 》不獨是維持著兩位核心成員 Ralf 和 Florian 的創作主腦角色,而 Karl Bartos 也首次加入歌曲創作人的崗位。主題已呈現出他們對未來與科技的幻想,進一步開拓其未來主義電音風格,製造出種種科幻性與機械性的電音聲響來刻劃機械人、太空站、未來大都會的題材。履行 robot-pop 路線之餘,回到現實世界的城市的風景,簡明輕快、還原基本步的三分鐘流行曲〈 The Model 〉公認為80年代 synth-pop 藍本的電音流行神曲。
17. 準過預言家 《 Computer World 》預言未來電腦世界
歷時三年製作的1981年《 Computer World 》專輯,是 Kraftwerk 推想/預言未來電腦世界的概念專輯,所創造出的嶄新尖端 techno-pop 風格猶如預視後世 house / techno 電音舞曲,但他們並沒有在音樂製作上應用到具體的電腦,而是利用 analog 電子樂器模擬出電腦化 hi-tech 意識形態的聲音。而唱片封面上那台電腦亦「真有其機」,那是參照自 Hazeltine Corporation 在1977年出產的 Hazeltine 1500 「終端機」。而《 Computer World 》出版的三個月後, IBM 的首台個人電腦5150亦在同年隆重面世。
18. 舊歌都被電台DJ熱播到上榜成冠軍
《 Trans-Europe Express 》和《 The Man-Machine 》之面世只相隔了14個月,在樂迷心目中都猶如兩張同期作品。事實上在那個音樂來得較慢熱的年代,當 Kraftwerk 遠征海外市場時,這兩張專輯的歌曲也會被混合在同一張單曲唱片發表。甚至到《 Computer World 》時期,他們仍有這種跨專輯的單曲出版形式——來自《 Computer World 》的單曲〈 Computer Love〉,便以來《 The Man-Machine 》的〈 The Model 〉作為 B-side 曲目,此單曲在1981年夏天出版後,由於電台 DJ 熱播後者,於是唱片公司再把這兩曲以 double a-side 單曲形式推出,結果在1982年2月攀升至英國排行榜第一位,讓〈 The Model 〉這首78年作品能在82年成為冠軍歌。
19. 德國樂隊但會用多國語言演繹,連國語都有!
Kraftwerk 的歌曲除了德語版及英語版外,他們也有個別的作品會灌錄成其他語言,如〈 Showroom Dummies 〉有法語版〈 Les Mannequins 〉、〈 Pocket Calculator 〉有日語版〈電卓 Dentaku 〉,〈 Techno Pop 〉和〈 Sex Object 〉亦有西班牙語版。而反核歌〈 Radioactivity 〉在「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之後亦加入了日語的部分,而 Kraftwerk 在六年前於台灣演出時,更以國語唱出「台灣核能停止吧」。
20. 為拍「環法單車大賽」主題曲mv Wolfgang Flür 被迫學踩單車
Ralf Hütter 是單車發燒友,1983年 Kraftwerk 為「環法單車大賽」發表了主題曲〈 Tour de France 〉,在 electro 節拍下曲中的車手呼吸聲、單車鏈條聲,抑或那浪漫典雅的琴音,都叫樂迷津津樂道。這首單曲有兩個不同版本的 mv ,一個是剪輯「環法單車大賽」的古老 footage ,另一方面是由 Kraftwerk 四人粉墨登場扮演車手踩車,但成員 Wolfgang Flür 本身不懂踩單車,為了拍這 mv 他不但要學車,片中又要衝斜坡,令他開始對 Ralf 感到不滿。而當年 Ralf 又發生過一次單車意外,足足昏迷了兩天,甦醒後的第一句話是:「我部單車在哪裡?」。
繼續閱讀:
第 21-30 個電音教父 Kraftwerk 是如何練成的音樂百科知識(黑人 hip hop 都被影響、為坂本龍一音樂計劃客串、電子教父致辭不「電子」...... )
重溫:
第1-10個電音教父 Kraftwerk 是如何練成的音樂百科知識 (萌芽源自於食迷幻藥、捍衛德語、曾惹的非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