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配樂的轉變】 新晉配樂人Hanz 談《荷里活配樂王》大師們
扭耳仔與新晉配樂人Hanz 率先欣賞了《荷里活配樂王》(SCORE :A FILM MUSIC DOCUMENTARY),從獨立音樂人到近年開始踏入配樂界的Hanz,在觀映過程中猶如一次過見齊多位偶像,他細說不同配樂大師的啟發。(撰文:Hanz)
Hanz,現為獨立音樂人,電影/廣告/電子遊戲配樂師,影片混音師,音樂製作人,前香港器樂搖滾樂隊話梅鹿的結他手及前香港浸會大學客席講師。藝術創作範疇觸及編曲,電影配樂,裝置藝術等。曾穿梭中,港,台,星,馬, 瑞士等多個國家/地區,進行音樂表演,音樂製作及創作藝術作品。
相關文章:
在 Lumiere Brothers 的 《 Workers Leaving Factory 》 及 Georges Méliès 的《 A Trip to the Moon 》的出現的⼀刻,⼈類⽂明就開始出現了「影像」和「電影」這個藝術產物,⽽無論在發展初期或現在已包括多元媒介的電影世界,電影配樂也是有着舉⾜輕重的地位。 ⼀⽅⾯能透過⾳樂讓觀眾投入電影世界,同時也能增加電影的張⼒,⽽電影配樂也隨着電影發展和科技發展下不斷改變,以下是在近⼀百年的電影發展史中,筆者認為最能代表着西⽅電影配樂發展的配樂⼤師。
John Williams :簡單旋律大師
John Williams 毫無疑問是當代配樂其中⼀位偉⼤的⼈物。 John Williams 配樂作品並不講求複雜,⽽是⼀種「Hook」和功能性兼備的配樂樂章。相信不少⼈對星球⼤戰系列電影的配樂也⽿熟能詳,其配樂樂章既能讓觀眾容易記住,也能為星球⼤戰的電影風格定型,當然更不⽤說其他經典作品說《奪寶奇兵》(Indiana Jones and the Raiders of the Lost Ark) 和《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電影。「Hook」在電影裏的作⽤除了讓整套電影的觀感上更為統⼀ 外,「Hook」也能令電影更具感染⼒,讓觀眾再看完該電影後,依然對電影的感覺記憶猶新。甚至能更有效地宣傳電影,例如讓⼈容易記住的配樂在電影預告中出現則能更有宣傳效果。
但令最令筆者讚嘆的是 John Williams 在《⼤⽩鯊》(JAWS) 的配樂作品。特別是當鯊⿂來襲的⼀刻前,巧妙地運⽤了重複半度⾳互換及越變越快的節奏,來增加鯊⿂來襲的恐怖感和電影的懸疑感,其樂章簡單有⼒⽽又令⼈牢牢記著,絕對是當時的驚世配樂樂章。
Thomas Newman : 徹底進入電影世界的氣氛音樂
⽽相比於 John Williams ,Thomas Newman 同樣是以簡單的旋律為創作主軸,但讓⼈記得的不是「Hook」 ,⽽是整體的韻律和意境。Thomas Newman可說是荷⾥活電影史中,其中 ⼀位最早採⽤重複性強的⾳樂的配樂⼤師。在《美麗有罪》 (American Beauty) 這⼀套電影裡,Thomas Newman希望帶給觀眾不是讓⼈容易記住的曲調,⽽且是讓⼈徹底進入電影世界的氣氛⾳樂。 《美麗有罪》 (American Beauty) 的配樂是編制不複雜,簡單的鋼琴和弦溫和,⽽有⼒,配上張⼒分配得宜的弦樂合奏。有時又配上隨性又不失穩重的敲擊樂。普遍看完 《美麗有罪》 (American Beauty) 後,⼈們未必能完全記得Thomas Newman的⾳樂,但⼀定能因爲他的⾳樂墜入 《美麗有罪》的荒誕世界,因此若說 John Williams 的配樂是給予觀眾享受,Thomas Newman 則是給予觀眾無限的想像空間。
⽽在科技的不斷進步下,創作⾳樂開始也不⼀定需要龐⼤的⽀出,⾳樂⼈可以在有限資源下錄制作品,例如以往錄⾳往往是頂級天團或著名作曲⼈享有的福利,但在電腦科技發展及普及下,不同階段的⾳樂⼈也可以錄制⾳樂。同時數碼化的普及下,重錄及修改⾳樂也不再有成本,加上有DAW ( 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 ) ,虛擬⼯作室技術 ( VST ) 及電⼦聲⾳合成器( synthesizer ) 的發明,⾳樂⼈⾃然便可以在低成本的成本下尋找配樂的可能性。⽽在電⼦科技應⽤於配樂裡的表表者,便是 Trent Reznor 、 Atticus Ross、Hans Zimmer 和 Junkie XL。
Trent Reznor & Atticus Ross :擺脫古典和爵士的合成器大師
Trent Reznor 和 Atticus Ross 兩⼈共同發展配樂事業,他們⼿下創作的作品多不勝數, 尤其是與名導 David Fincher 的合作下,其合作作品包括《 The Social Network 》、《 The Girls with the Dragon Tattoo 》、《 Gone Girl 》等,其中《 The Social Network 》 更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樂獎,⽽對比於從前的⾳樂⼤師, Trent Reznor 和 Atticus Ross 在資源需求上不⾼,因為他們主要是以電⼦聲⾳合成器和虛擬⼯作室技術,以及部份原⾳樂器來創作配樂。 Trent Reznor 本身是著名電⾳搖滾樂團 九⼨釘 ( Nine Inch Nails ) 的主唱和作曲⼈,⽽ Atticus Ross 也是身兼製作⼈,錄⾳師及資深創作⼈。他們創作的配樂既有九⼨釘的風格,又具有配樂的功能性,在當代配樂界中⾏別樹⼀風,也證明了配樂師在現代社會中也不再只有古典⾳樂家和爵⼠⾳樂家的例⼦ 之⼀。
Hanz Zimmer 及 Junkie XL :敲擊樂進入電子世界的新演化
⽽能夠善⽤現今科技去進⾏配樂甚至為⾏業帶來新⽅向的, Hanz Zimmer 及 Junkie XL 必定是當中的表表者。他們利⽤vst/不同的敲擊樂、電⼦合成、甚至乎是運⽤⼀些⽇常⽣活中任何能發出聲⾳的物件,如:鐵板、鋼線、彈弓等來創作配樂,與歷代配樂⼤師不同的是,他們創作的思維是更著重於尋找新聲⾳來讓觀眾投入電影之中。
例如 Hanz Zimmer 為 Christopher Nolan 配樂的《鄧寇克⼤⾏動》( Dunkirk )中,運⽤了時鐘的聲⾳、加入聲效的弦樂、敲打⾦屬的聲⾳來塑造戰爭的緊張感。⽽Junkie XL 的《瘋狂麥斯》( Mad Max: Fury Road )透過 敲擊樂、電結他及⾃⼰設計的聲⾳帶觀眾進入電影裡的末⽇戰場。嚴格來說,他們的創作⼿ 法比從前的作曲家涉獵的範疇更廣,因為他們的作品除了作曲外,更有聲⾳設計的元素在内, 如謝帕徳⾳調錯覺 (Shepard Tone) 及運⽤⾳序器 ( sequencer )及取樣機( Sampler ) 來扭曲和調整樂器的聲⾳。如此可⾒,他們在配樂上的嘗試為電影⾳樂創造了更多的不可能。
電影資訊 (觀看場次按片名連結)
荷里活配樂王(MOViE MOViE: Life is Art)
故事簡介
“Music is the one thing that we all understand that we don’t understand.”
占士金馬倫說,配樂就像電影的心跳,是節奏是加速是心悸也是心動與最柔軟的情感。《大白鯊》吃人不貶眼的大壞蛋只不過兩顆音符,超人再多肌肉沒有專屬的配樂也飛不起來;《星球大戰》片首的配樂與字幕是熱血沸騰是童年拾趣也是集體回憶,《E.T外星人》則是熱淚盈眶可以大哭一場;《天使愛美麗》如配樂如女主角一樣古靈精怪,讓你唇角不自覺上揚,《復仇勇者》坂本龍一帶你走過地獄折返人間……
配樂營造情境氛圍,襯托戲劇張力,昇華角色情緒,讓你去感受一切電影想讓你感受的。本片以音樂出發,與你重溫荷里活50年來那些最經典動人的電影配樂故事——《007》、《星球大戰》、《奪寶奇兵》、《鐵達尼號》、《魔盜王》系列、基斯杜化路蘭《蝙蝠俠》三部曲等,由史提芬史匹堡、占士金馬倫等電影大師,與配樂大師Hans Zimmer、David Arnold、Tyler Bates等等粒粒巨星齊齊親身解讀電影配樂的誕生。
9 Sept 2018 (日) 3:05pm MOViE MOViE Cityplaza設映後談 (20 mins)*
*嘉賓: 香港管弦樂團藝術策劃總監 林丰及電影配樂、音樂人 戴偉
導演 :Matt Schrader
受訪:Hans Zimmer、Alexandre Desplat、Max Steiner、占士金馬倫、史提芬史匹堡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