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sis: Supersonic》:Britpop紀元最強勢樂隊的紀錄片
如果閣下是來自英國曼徹斯特的Britpop天團Oasis之死忠樂迷,這個2017年大抵都會心滿意足吧。即使Oasis已繼續重組無望、Gallagher兄弟又繼續針鋒相對。但先有Liam Gallagher在10月初發行首張個人專輯《As You Were》,而其兄Noel Gallagher個人樂隊Noel Gallagher's High Flying Birds的第三張專輯《Who Built the Moon?》亦在11月面世。與此同時,由Mat Whitecross執導在去年秋天已於英國首映的Oasis紀錄片電影《Oasis: Supersonic》(Oasis:超音速傳奇),也終告趕及在今年12月聖誕前於香港上映。今年應該很高興吧。
作為Oasis的音樂紀錄片電影,《Oasis: Supersonic》,影片以樂隊在1996年8月兩場在Knebworth舉行共有25萬名樂迷參與的歷史性盛大音樂會揭開序幕,再順序地憶述Oasis由1993年成軍到此的三年光景(之前也包含Gallagher兄弟的少年前傳、如Noel曾為Madchester名團Inspiral Carpets擔任roadie),帶來首尾呼應之鋪排。當中所記載到,正是樂隊最具奠定性意義與取得最龐大商業成就的第一、二張專輯《Definitely Maybe》(1994年)和《(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1995年) 之典故,也是所謂Britpop運動最輝煌的時光。
Mat Whitecross操刀下的Oasis音樂紀錄片,片中訪談只有以人聲現身說法而毋須露面,並配以珍貴footage而來,當中還可以聽到Oasis前身的曲目。而作為一齣以Oasis為名的紀錄片,所說主要也是Gallagher兄弟二人的千絲萬縷關係:「成也是Gallagher兄弟、敗也是Gallagher兄弟」。因為Noel見到弟弟Liam組了隊樂隊,而提出加入,促使Oasis成軍。但兩兄弟從少性格南轅北轍,加上二人又是口不擇言兼臭脾氣的傢伙,令到樂隊成名不久之後已出現二人之間的內鬨。
如片中記載了Oasis首次美國巡演時在一場洛杉磯的演出,因為一名roadie在抄寫歌單時某位團員的setlist出現錯誤,令到樂隊一出場已玩得錯漏百出,而Liam因而忿然掉搖鼓並擊中了Noel,結果Noel當晩一走了之玩失跡。又例如Liam屢次在演出時唱不下去而離場,於是唯有由Noel接替在音樂會唱下去,甚至Noel開始有他的獨唱時刻,但原來Liam因此而有感不受尊重、耿耿於懷。而明明《(What's the Story) Morning Glory?》專輯本來錄得順順利利、開開心心,但因為Liam從pub帶了班「毒友」回錄音室搗亂,結果以暴力收場,不歡而散。
《Oasis: Supersonic》之有趣,是紀錄了不少Gallagher兄弟的炒大鑊歷史,但那些火藥味,都是由旁白說出。反之影片上,都只看到Gallagher兄弟的互相捉弄的快樂時光。
那些年作為英國廠牌Creation的追隨者,我是看著Oasis在1994年火速崛起的那一代樂迷,見證了他們如何取得在商業上比The Beatles還要偉大的數據,也見證了年少輕狂的Gallagher兄弟走向自大狂妄的狀態。
最初我介紹〈Supersonic〉、〈Shakermaker〉、〈Live Forever〉等單曲,到寫樂隊的首張專輯《Definitely Maybe》,那仍是在我為《年青人周報》執筆的時候。同年秋天我創辦了《音樂殖民地雙週刊MCB》,當時我既是「老編」、也是「小編」——每期洋洋三千字的”news”,就全都是出自我的手筆。在那個互聯網尚未被廣泛通用的年代,我們「搵料」的方式,就是靠每週閱讀新鮮實體空運到港的《Melody Maker》和《NME》這兩大英國音樂週報,以及月刊如《Select》、《Vox》(我從不喜歡《Q》的)。
自94年起,有關Oasis的資訊可謂轟炸性而來,由起初覺得這些gossip對一隊獨立樂隊來說也相當有趣,到後來卻看得厭惡,單是見到Oasis個名已感到奄悶。但基於我是「news寫手」,於是那多年間我都熟讀兼熟寫Oasis的大事小事消息,從出版甚麼叫人引頸以待的新單曲新專輯、舉行門票早已被搶購一空的萬人空巷音樂會,到Gallagher兄弟鬧翻並有人一走了之、創團成員及幕後工作人員離隊,再到麻煩多多的他們帶來毒品問題、狂妄言論、花邊新聞,都給我留下了相當的記憶。
我不算是Oasis的忠實樂迷,但看《Oasis: Supersonic》,那毋庸置疑有著「記憶番晒嚟」之感覺,只是這些記憶從前只有文字與圖片,而現在卻有影像與旁白活靈活現在眼前。誠然,是看得有點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