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Van興衰|車主斷供兼破產 「搵食車」牌價水鬥水 的士含淚勝

撰文:黃文琪 劉凱欣
出版:更新:

香港經濟不景氣,連帶小巴牌價暴跌九成。近日更頻傳有車主因資不抵債索性「斷供」。而再審視一眾「搵食車」牌價,除了紅van外,旅遊巴及的士牌價亦齊齊插水,分別由高位大瀉七成及五成。

《香港01》訪問到多名車主,由他們講述當前行業困境,從中再拆解各種「搵食車」,牌價抗跌力大不同之謎。

事實上,近年運輸業競爭劇烈,司機老齡化,加上港鐵網絡延伸,如西港島線通車等因素夾擊,紅van已甚難與港鐵及巴士「爭飯食」。屋漏兼逢連夜雨,小巴牌價受相關因素影響,更由2011年高達800萬元,劈至今年70萬元已有交易,可謂愈跌愈殘,令不少車主生計受到嚴重打擊。

以現時不足1,000個牌照計算,其總值即由最高峰時期的80億元,跌至僅值7億元。

4架紅van全數淪負資產 入不敷支經營困難

當中,揹起4架紅van負資產的車主、入行逾20年昌哥,可謂感受至深。他苦笑指,「第一架車我係2001年買,當時牌價300幾萬,畀咗10零萬首期去供。嗰陣諗係既然係搵食車,畀車租同人供,不如自己買嚟慢慢供,之後02年又再追買多架。最高一架紅van牌價,我試過600幾萬買,依家全部都未供完,變晒負資產。」

他續稱,現時欠缺司機入行,加上客源大減,令經營日益困難。「依家每月銀行供款平均2萬左右,最高一架車保費去到8萬,即係每月平均6,000蚊。再加上牌簿8,000幾蚊一年,仲未計維修雜費。計計埋埋,我諗每個月每架紅van拉勻至少要2.5萬支出。」然而,他無奈指,目前紅van每更租金回落至僅約400至500元,每月最多有1.5萬元收入。換言之,即每架紅van至少需「倒貼」1萬元。

昌哥透露外甥在新年前已經斷供,被銀行拖車兼正申請破產。(黃浩謙攝)

外甥悲觀到斷供 慘遭拖車兼申請破產

更慘的是,昌哥指自己是開旺角至慈雲山線,已屬行內較大競爭力的路線。但即使如此,但不時仍處於「有車無人租」的狀態,故他需要自己親身上陣「頂硬上」,「我一個人揸4架車,呢邊落車、嗰邊又跳上去揸第架,日做10個鐘,加快流轉,目的都只係都係想接多啲客。」他又勞氣謂,「其實無一個車主係想斷供架,人人都想搵到食,我死捱爛捱都係想負返個責任。但依家環境太差,好多車主睇唔到希望,悲觀到斷供。」

他坦言,自己外甥早前亦有兩架,由其父留下來的紅van。不過由於供車太艱難,最終在今年過年前,已告投降。「嗰陣姐夫600幾萬買畀佢,諗住等佢邊收租邊供。但息口太高又無人揸車,佢自己只係一個普通打工仔,頂唔順,過年前斷供,銀行拖咗兩架,依家仲搞緊破產。佢爸爸都無諗過愛佢變成害佢。」

前景難料 牌價逐年被陰乾

的士小巴商總會理事長周國強表示,現時紅van營商環境不斷被扼殺,牌價在過去十年逐步被陰乾,負資產車主佔整體7成,大家猶如「死路一條」,看不到前景。「搞到今時今日咁,我甚至可以話政府對我哋唔住,要救紅van行業,我哋希望可以增加客路,打入大灣區,批准紅van可以申請出租車准許證,由香港市區直接經各個口或者港珠澳大橋去內地。而喺轉牌紅van車主可以繳交一次性恒常費用,貢獻庫房。」

龍威旅運近日將8條邨巴線縮減至2條。(龍威旅運Facebook圖片)

「白牌車」打擊旅遊巴 搶生意又搶司機

生意慘淡是各行各業經營受阻的通病,旅遊巴公司亦不例外。當中入不敷支,最終不得不縮減業務,導致旅遊巴空置率急升,牌價自然一落千丈。

非專營巴士公司龍威旅運提供旅行團租車、邨巴、校巴等服務,收入近半來自營運的屯門區八條邨巴線。但該公司近日就將八條邨巴線縮減至兩條,每條路線的班次減半。其負責人曾先生表示,九巴、地鐵近年近年覆蓋區域越來越多,邨巴生意大受打擊,旗下的30至40架旅遊巴,每個月倒蝕20萬元,現時減少至兩條線。他感歎:「大部分旅遊巴都供緊,每個月死捱爛捱。」

除了邨巴生意慘淡,他又指,旅遊巴生意亦大不如前,目前旗下已有一成旅遊巴空置,「疫情前每日有600至800個旅行團,而家每日得100個旅行團,但全港有7,000架旅遊巴去搶生意,根本唔夠(生意)做」。而僧多粥少的情況,更導致司機人手流失,沒有年輕人入行,公司司機年齡平均60歲以上,「後生都去揸Uber!」。

鄧子強指旅巴牌價一直尋底。(資料圖片/楊凱力攝)

旅巴牌「有價無市」 2000架車「被空置」

另外,「白牌車」越趨盛行,進一步蠶食本地旅遊巴生意,形成惡性循環。香港巴士同業聯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鄧子強亦表示,「白牌車」搶生意又搶人才,年輕司機揸「白牌車」月入能達10萬元,較入職旅遊巴公司薪酬3萬元多出近3倍。

他續指,目前本港約有2,000架旅遊巴空置,擱置在葵涌貨櫃碼頭海關大樓外「旅遊巴墳場」。其表示,停泊在內的旅巴一般已經「供完」,不少正待價而沽。但由於近年牌價一直尋底,惟「賣家永遠想高,買家永遠想低」,故一直「有價冇市」。

的士抗跌力較高 全因獨特性難取代

至於的士牌價雖同樣插水,但幅度為三者之中最小,可算「執返身彩」。擁有及管理逾百架的士的「幸運成」車行老闆、人稱「的士邦」的鄭子邦就解釋,雖然同受經濟不景影響,但的士牌價抗跌力較高的原因。「的士最大唔同之處係點到點服務,有佢嘅獨特性係度,好難有其他交通工具取代到,佢個business model同大型交通運輸唔同,單係市區的士牌都有1.5萬個,認受亦多啲。」

他續指,「雖然息口高低嘅因素都會影響的士牌價,但依家旅客開始返番嚟,多咗人截車,亦都多咗司機搵到食,所以(牌價)影響細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