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色債券|專家授認購攻略 籲申請30手 倘「銀彈」不足一招解困

撰文:顧慧宇
出版:更新:

新一批銀色債券將於今日(7月28日)至8月8日起接受認購,由於「保底息」加至5厘,不單為歷來新高,也高於目前市面一般港元定存年利息,並能鎖息3年,引來不少老友記關注。今次銀債合資格人數較上次增10萬人至約220萬人,發行額則加碼至500億元,有分析預計,認購人數及金額均將創新高,最終或有30萬人認購,建議資金充裕長者可人均認購30手,若「銀彈」不足則可考慮沽出舊銀債換入新銀債。

分析預計,此次認購人數及金額均將創新高,最終會有30萬人認購,﹙資料圖片﹚

建議人均認購25至30手 勿重複認購

新一批銀債保底息達5厘,料大受老友記歡迎,多家銀行及證券行均有推出銀債認購優惠「搶客 」。

相關文章︰銀色債券|7.28開售 銀行、證券行認購優惠一文看清(不斷更新)

信銀國際個人及商務銀行業務財富管理執行總經理梁淑怡女士表示,銀債對尋求穩定收入的長者提供了一個低入場門檻、較低投資風險而且息率相對吸引的投資選項,預計今次認購情況將較上次更熱烈。

多家銀行及證券行均有推出銀債認購優惠,豁免各種費用,如認購手續費及提早贖回費等。﹙資料圖片﹚

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亦預計,由於此次銀債認購人數及金額均會創新高,認購人數料達30萬人,人均料獲20至30手,建議長者可人均認購30手。中銀香港個人數字金融產品部副總經理周國昌早前預計,此次銀債合資格認購長者近220萬人,較往年為多,最終會有30萬人認購,人均可望獲派20手,建議人均認購25至30手。

張智威並提醒,長者需要留意銀債不能重複認購,即在不同銀行或證券行申請認購,否則會被取消申請資格。

張智威並提醒,長者需要留意銀債不能重複認購。(資料圖片)

倘「銀彈」有限 可沽舊銀債買新

過去一段時間,政府推出不少零售債券產品,供公眾認購,除了銀債外,還有通脹掛鈎債券(iBond)及綠色債券﹙Green Bond﹚,老友記或都有出動,若如今次「銀彈」不多,是否應該沽出換馬新銀債?

先說銀債,港府今次為第八次發行銀債,早前發行未到期的銀債有第七批及第六批,分別將於2025年及2024年到期,兩批銀債的保底息分別為4厘及3.5厘。雖然銀債與iBond及綠債不同,不設二手市場,但可以提前贖回,除了本金還可取回相應利息,過往贖回比率僅為3至5%。

致富證券業務部主管郭家安認為,由於是次銀債保證息率比2021年發行的銀債﹙2024年到期﹚高1.5厘,比2022年發行銀債﹙2025年到期﹚則高1厘,假設客戶手上持有10手2021年發行銀債,與新一批銀債每10手每年收取的利息差別便有1,500元,扣除提早贖回手續費後,每年可多收取約1,400元利息,「客戶確實可考慮把舊銀債換為新銀債,提高回報。」

富途交易部高級分析師毛君豪補充,銀色債券不設第二市場,債券到期前只能向政府出售,並以原價加期間累計之利息贖回有關債券。

郭家安表示,若果手持早前兩批銀債,可考慮沽出購入新一批銀債,至於綠債及ibond則不太建議。﹙資料圖片﹚

沽出iBond、綠債換馬不划算

至於是否沽出年息率更低的綠債及ibond,再買入新一批銀債,郭家安則不太建議。他指出,由於兩者現時市價已反映了市場息率,價格皆「潛水」,以市價沽出再認銀債,恐先要「蝕價」,計及手續費其實收益差不多。

截至周四﹙27日﹚收市,2024年到期的iBond(4246)收報97.3元,2023年到期的iBond(4239)收報99.15元,綠債(4252)收報96.15元,全部均低於發行價。兩批iBond保底息均為兩厘,綠債保底息有2.5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