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中國經濟「最毒」一環 放水救市倒不如出組合拳|蔡金強專訪
中國經濟疫後復甦步伐不似預期,領先指標如PPI生產者物價指數5月跌4.6%,連續第8個月負數,且創7年來最大跌幅。市場寄望7月底舉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會有救市措施出台。
奧陸資本總裁兼投資總監、人稱「小金人﹙Oscar﹚的蔡金強研判,中國面臨通縮的風險愈來愈高,他接受《香港01》專訪時直言,放水、政策「小禮包」難救經濟,政府需推救市組合拳,終極招數是「親自落場踢」。他同時提醒,內房爆煲引起的城投債危機,恐明年中後爆發。
三指標亮兩「紅燈」 中國通縮風險不少
全球主要經濟體對抗通脹之際,中國卻面臨通縮陰霾,情況嚴峻。「﹙通縮﹚風險唔細……用廣東話嚟講係『賤物鬥窮人』!」蔡金強續稱道,當經濟內的資產類別出現「縮水」,壓抑民眾對投資的意慾,造成一個漩渦,經濟亦會進入惡性循環,「通縮不單止難聽,仲好『毒』,是所有環節最『毒』嗰個!」
與通脹正正相反,通縮指整體價格或物價水平下跌的現象。蔡金強引述官方數字指出,內地最新CPI按年升幅近乎零,而 PPI早已跌至負數,「PPI 4月是負3.6,5月是負4.6,因為PPI係CPI的Leading Indicator(領先指標),所以PPI轉負數,CPI有可能都會負,所以已經係縮緊。」至於「借錢」,今年5月社會融資總量(社融和M2 )增加1.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少1.31萬億元,較市場預期差,「社融啲數來自政府、企業和老百姓,三方面都係度縮,證明全方位都唔肯借錢。」
然則為何只說「風險唔細」?蔡金強解釋,界定通縮有三個標準,分別是GDP增長、通脹(CPI和PPI)及社會融資總量,後兩者正在「縮」,但中國GPD仍保持可觀的增長速度,所以未能「武斷」已進入通縮,「就好似美國,你話係唔係滯脹?其實佢就業都OK,所以美國進入滯脹差就業,中國進入通縮差GDP。」
倡出救市「組合拳」 政府帶頭最重要
通縮陰霾在前,即使是經濟增長亦有隱憂。目前,坊間見到的不外乎內地央行連番減息,又或一些「小禮包」,例如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地產「三枝箭」措施(分別在銀行信貸、債券融資、股權融資等方面給予支持)等,冀在市民信心層面上加持。
但小金人認為,上述兩招作用不大,「啲人好籠統成日話『放水』減息其實都係『廢』,依家個情況係『虛不受補』!」他解釋,現時中國經濟最大的問題由「倒掛」衍生,即短息高過長息,意味做生意借錢的成本遠高於投資所生成的回報,「﹙長期﹚回報差不多至零,唯有不斷減息去追!」
他認為,政府救市須有一套「綜合組合拳」,除了減息及救市「小禮包」外,更重要是政府要帶頭落場,重新驅動市場,「所有人或者民企都唔會投資,因爲會輸錢,國企或政府機構便須帶頭投資,做一個organizer(帶頭者)幫市場驅動……做得好,都可以維持5年或10年﹙增長﹚。」
以內房為例,早期已研判該板塊「無景」的小金人認為,即使中央進一步推出寬鬆内房政策,相信仍於事無補,「依家內房都是『死人』,瞓係到唔郁,入咗太平間瘋狂打針都係冇用。」他認為,政府旗下機構需帶頭買入商品房,才能有效「揼返」經濟,順道幫市場減少庫存。
料城投債「危機」明年中發生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7月底舉行,市場憧憬推出救市措施,但小金人卻不抱樂觀。他從宏觀大勢分析道,中美博弈為一場長期戰,中國除了在經濟上頂著長期的壓力,還要應付政治上來自美國的「針對」,凡事要留一手, 「政府將問題定性爲長期的現象,並且百年未遇,因此越遲出招越好,種子要留在大饑荒,最後先會出招……萬一到2024、2025年又瘋狂,邊度再來子彈?」
中美衝突驚濤駭浪,內房爆煲引發的城投債問題亦不容忽視。《路透社》早前披露,內地地方政府債務超過9萬億美元(約61.55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又以貴州最為嚴重,涉及債務規模約1.18萬億元(人民幣,約合港幣1.28萬億元),重組後銀行貸款期限調整為20年。
對此,小金人認爲城投債真正的危機會在明年中後發生,並形容城投債為地產病,最後解決方法為「見者有份」,即包括銀行、政府幾方一起分擔,「中國唯一優勢靠14億人民,一起分少少毒性散發下。」然而,蔡金強話到口中留半句,直言對此不太絕望,因爲全世界都在面對同樣情況,「如果宣佈欠債要還錢,咁全世界應該都會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