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初創見疫情低 畢馬威朱雅儀︰基金銀彈足 靜待好投資|專訪

撰文:古美儀
出版:更新:

美國加息步伐四十年來最急,金融市場「Easy money」時代不再。今年環球初創投資(VC Investment)金額明顯下挫,上季投資金額跌至870億美元,創2020年中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新低。不過,畢馬威中國香港新經濟市場及生命科學主管合夥人朱雅儀認為,雖然金融市場疲弱,初創投資難免呈跌勢。然而接觸到不少基金投資者指,現時手上「銀彈」充足,正等待估值吸引的投資機會。朱雅儀又提到,近期亞洲區的投資活動,開始有止跌的跡象。

畢馬威中國香港新經濟市場及生命科學主管合夥人朱雅儀認為,接觸到不少基金投資者指,現時手上「銀彈」充足,正等待估值吸引的投資機會。(歐嘉樂攝)

長線基金「銀彈」足 未離場

今年美國加息及東西方連串地緣政治問題,打撃市場投資信心。除了環球股市急跌外,連一向視為「睇長線」的初創投資,亦告別過去數年的增長強勢。朱雅儀擔任數碼港活動講者時,分享了今年的環球創投行業趨勢。數據顯示,全球創投金額明顯下滑,第三季的金額跌至870億美元,是2020年中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新低。美國、歐洲及亞洲的投資趨勢皆呈下跌。

朱雅儀接受《香港01》專訪時指出,眼前環球通脹、美國加息雖然仍舊打撃市場信心,令到企業集資的需求減低;不過認為在淡市中,接觸到不少長線的投資基金,其實未有完全離場而去。反而是手持大量現金「銀彈」,靜待好的投資機會。她又指,現時不少初創公司估值跌至低位,不少基金投資者表示:「遇到好項目,都會想入手。」

她承認,在現時環球加息的大環境下,所接觸到的企業,對於上市IPO的看法仍然審慎,可能最快都要明年下半年才重新籌備上市。(資料圖片)

企業IPO延至明年

不過,初創公司走向IPO之路,仍有阻礙。她承認,在現時環球加息的大環境下,所接觸到的企業,對於上市IPO的看法仍然審慎,可能最快都要明年下半年才重新籌備上市。不少公司,如果能夠在私人市場集資的,都傾向維持私人公司的身份,等待市況回暖,再謀上市。

事實上,數據顥示本港今年IPO市場大幅收縮,上半年IPO累計集資約180多億元,較上年同期少90%,創近十年來最低。不過,至第三季,情況開始見明顯改善,單計第三季,IPO集資額已經超過500億元,較今年上半年合計,更高出約2倍。

對於IPO市況回升,朱雅儀相信受益於港府正在逐步放寬出入境檢疫限制,令到企業活動逐步回升,有利投資者落實企業融資,並期望未來檢疫措施可進一步放寬。

她又提到一個現象,就是近期亞洲的初創投資開始有起色,投資表現較其他地區為佳。中國的新股集資額持續上升,與海外呈相反趨勢。(中新社)

中國初創投資與IPO 與海外呈相反趨勢

她又提到一個現象,就是近期亞洲的初創投資開始有起色,投資表現較其他地區為佳。當中,中國、日本及印度的創投活動保持穩定,特別是中國的投資已經開始出現掉頭回升的趨勢。

根據該行的數據顯示,中國內地資本市場的集資表現,續優於全球其他市場。今年首九個月,上海證券交易所與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新上市企業,共籌得5,053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加24%。上述兩個A股市場首三季的集資額,佔全球IPO市場同期總額超過50%。

對於第三季,中國的初創投資額開始輕微反彈,同時IPO數目維持強勁,與環球多國呈相反趨勢,她解釋指,差別主要源於政府的行業扶持政策,一些富戰略價值的行業,仍獲得中國政府支持,令集資活動保持暢順。數據亦顯示,今年全球首十大集資活動,兩宗皆來自中國。

朱雅儀認為,生物科技公司受地緣政治影響較細。「無論是研發、技術轉讓,都未見到有明顯困難!(資料圖片)

中美爭端主打芯片  生物科技影響細

談及中美關係緊張,最新中國半導體行業受到美方推出大規模的「封殺」,會否影響亞太區的初創投資。她指出,現時受影響大的行業,主要是人工智能及半導體行業,屬於政策敏感的行業。

不過,朱雅儀認為,其他新經濟行業的影響相對較細,例如是生物科技公司,「無論是研發、技術轉讓,都未見到有明顯困難!」她舉例稱,從外國取得藥品授權,或是將產品推廣海外,中資公司如百濟神洲及信達生物等,都仍可以如常申請。

朱雅儀樂見政府在施政報告,加強推動創科行業發展,指經濟愈困難的時期,愈需要政府出錢支援!(創新科技及工業局)

「經濟愈困難,愈需政府出手」

早前特首李家超首份《施政報告》提及,成立「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匯聚「未來基金」下的「香港增長組合」、「大灣區投資基金」、「策略性創科基金」,以及新成立的 300 億元「共同投資基金」,由政府主導投資策略產業,吸引更多企業在港發展。

談及政府指導角色,朱雅儀認為,生物科技屬長線投資的行業,現時本港的外匯儲備高,政府財政「彈藥足」,從近年疫情帶來的經濟民生壓力下,港府仍然有能力去大幅度增加抗疫的經濟援助,政策亦是偏向慷慨。

她樂見政府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成立「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反映政府是一個更長期的角度,去推動創科行業發展,亦願意承擔當中部分風險,「在經濟愈困難的時期,愈需要政府出錢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