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冬專訪|中央「強監管」整頓暴利行業 以提振消費激活雙循環
過去一年,中國監管部門連番出招,不少行業均被重捶打擊,包括內房、電商、教育、遊戲、醫療等等。然而,中國經濟增長有放緩迹象,第三季增長更遜預期,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央仍然不鬆手,使外界多多少少產生質疑。
對此,瑞信亞太區私人銀行董事總經理兼大中華區副主席陶冬分享了他對政策的解讀,認為中央是為了解決更深遠的民生、社會問題,必須要從市場入手,減低行業暴利、壟斷帶來的影響,提振居民的消費意欲,以至振興市場,長遠促進內循環。
去年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一度令全球經濟陷入混亂,不少主要經濟體錄得明顯倒退,只有中國維持輕微增長。中央政治局去年便提出「雙循環」的經濟政策,市場亦憧憬著內外循環之下,經濟得以領先全球復甦。
可是,過去一年中國在「雙循環」並沒有太多著墨,反而接踵而來的監管措施令市場有點兒吃不消。對於中央少提「雙循環」、著重「強監管」,瑞信亞太區私人銀行董事總經理兼大中華區副主席陶冬接受《香港01》訪問時便分析指,由於中國經濟未來更依賴內需,若要刺激內需消費,有必要整治壟斷行業的暴利行為,這才能解決一個經濟問題,更甚是社會問題。
中國靠內需 惟消費不景氣
先從中國經濟結構上分析,陶冬認為疫情雖然導致全球需求出現斷崖式下滑,但與此同時,世界上不少地方的產業鏈仍然處於斷裂狀態。故此,來到中國的訂單卻比預期還要多,出口對於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亦比想像的更大,持續的時間亦更長。
不過,陶冬指出,幾乎所有人都知道訂單增加、出口上升只是屬於暫時性,實際上全球化正被逆轉,產業鏈只會逐步離開中國,中國經濟未來更需要依靠的是內需。而問題出現了,今年國內消費不景氣,陶冬明言,「消費是在三頭馬車之間最疲弱的」。
暴利抑制人民消費 整頓行業無可避免
消費之所以疲弱,「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部分行業的暴利對消費產生積壓作用!」陶冬舉例指,假如今天在上海訪問一對35歲的夫妻,問他們的錢到底花在哪裡,答案離不開「每個月的(物業)按揭、給孩子補課的財政壓力」。住屋、教育、醫療,這些沉重的生活成本、負擔,令人民不敢消費,故此,中央政府需要對暴利行業作出整頓。
先談房地產行業,陶冬相信行業若不迎來一次重大的調整,中國經濟槓桿只會愈壓愈高,社會不公平現象只能愈來愈大。更可怕的是,當房價基於市場因素出現暴跌,對整個金融體制、長期的政治穩定可能會帶來不可逆轉的衝擊。
再說教育的問題,過去「一孩政策」下,大部分中國人都是獨生子女,當社會強調「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家長更願意花錢在一個孩子身上。結果,學校把本來應該學校做的事放到社會上,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課後補習去,造成不正常的現象。
既是經濟問題 亦是民生社會問題
陶冬深信,這可能衍生更大的問題是社會固化,「孩子跟孩子之間比拼的不是努力,而是拼爹、拼資源,沒有資源的孩子是不是就不應該受到屬於他們的教育呢?」情況去到醫療也是一樣,「大家都是得病,沒有錢的不應該接受好的醫療照顧?」因此,陶冬認為「強監管」之下解決的,既是經濟問題,又是民生、社會問題。
這樣便不難理解為何中央在「雙循環」輕描淡寫,陶冬的推論是,「雙循環要有循環才行,循環就需要有市場,市場核心就是購買力!如果購買力被其他一些行業吸噬、壓抑了,不是你說循環就能產生,於是乎我們看到中央對暴利行業的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