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升溫|租金不升反跌 港通脹落後中美 學者料下半年勢反彈

撰文:梁翠麗
出版:更新:

環球通脹升溫,本港數據卻持續低水,即使去年食品價格急升,香港更出現通縮的情況。究竟是港府的統計方式,未能充份反映實情,還是數據滯後?《​香港01》訪問多名學者及經濟師,折解數據背後的「內情」,及預測未來本港的通脹走勢。

全球糧食價格上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報告稱,儘管世界穀物產量有望創下歷史新高,但5月份全球食品價格上漲速度驚人,按季升4.8%,按年升近四成,為十多年來最快增速;肉類價格更連續第8個月上漲,按年增逾一成。市場歸因於「中國對糧食和大豆的需求飆升」、「巴西遭遇大旱」等,但不論原因是什麼,食品價格、運輸成本的上升已是不爭的事實。

其中,美國通脹數據超過市場預期,5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按年增5%;印度去年洋葱失收,產量大減一半,印度人主食幾乎都加入洋蔥,導致價格急升,通脹率由大約2%,上揚至5月的6.3%;就算中國,受惠豬肉價格從高位下降近兩成四,5月份CPI按年亦增1.3%。

民生用品如牛肉、新鮮海產、鮮果類,分別按年上升10.4%、9%和9.1%。﹙資料圖片﹚

港通脹率持續「低迷」

至於香港通脹數據,似乎未受今次物價上升影響,5月份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上升1%,當中食品類別(包括食材與外出用膳)按年升1%,剔除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的影響,基本通脹率按年只上升0.2%。

整體通脹升幅不明顯,惟如果細看一些民生用品,情況卻教人意外。如牛肉、新鮮海產、鮮果類,便分別按年上升10.4%、9%和9.1%。翻查消委會年度超市價格調查,香港食品價格其實一直「跟隨大市」,去年罐頭食品加幅達19.9%,當中罐頭肉升逾25%,遠高於其他貨品售價及整體通脹,食米價格更是連續3年攀升。

恒生銀行首席經濟師薛俊昇估計,今年第三季通脹為2%,第四季為1.7%,全年平均1.5%。(受訪者提供)

出現這種差距,恒生銀行首席經濟師薛俊昇接受《香港01》訪問時解釋,一般市民對食品價格升幅感受較深,惟受疫情打擊,食品價格雖有升幅,但整體去看,其他與通脹相關的價格升幅並非很大,如住屋租金更按年跌6%,互相抵消下令通脹水平不明顯。

翻查統計處資料,本港消費者物價指數的組成部分,近兩成八來自食品,三成半來自住屋,包括租金(連差餉及地租)、管理費、雜費和保養支出,其餘分別是電力、衣履及交通等;與內地指數組成不同,中國主要是由食品及非食品所組成,如豬肉、淡水魚、交通通訊、汽油、機票等多方面組成,居住價格佔比不多。

本港消費者物價指數的組成部分,三成半來自住屋,包括租金、管理費、雜費和保養支出。﹙資料圖片﹚

住屋佔比重 5月數值按年下跌

5月份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中類別指數,住屋按年跌0.7%。分析指,疫情下各國封關,以減少人口流動,這班來自內地及外國的「潛在租客」未能來港,出租單位供應增多,租金下跌屬正常,也「壓抑」了整體通脹數字。

在指數組成上,住屋租金佔近四成,比例又是否太高,令指數未能充分反映市民所面對的價格升幅問題?經濟學家雷鼎鳴教授指出,的確會有市民認為某些物價的上漲,令指數不能反映實際生活,但他認為指數的組成,已經針對不同收入人士劃分比重,不少人仍要租屋,因此住屋佔近四成屬合理。

港元隨美元貶值 料入口貨品價格續攀升

若果情況持續,是否代表香港通脹率將繼續處於低水平?雷鼎鳴強調,經濟衰退不一定有通縮,有可能面對滯脹的問題,美聯儲因疫情爆發而「大放水」,美國不斷印銀紙下,即使香港貨幣量沒有變化下,港幣亦會隨著美金貶值,他估計美元貶值未完全結束,港幣相對於其他貨幣有貶值壓力,尤其對人民幣,相信入口貨品價格會持續攀升,預期下半年本港通脹會上升1至3%。

雷鼎鳴強調,經濟衰退不一定有通縮,有可能面對滯脹的問題。﹙資料圖片﹚

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就表示,即使過去全民就業時,通脹率其實亦只是2至3%,由於香港雖然沒有貨幣政策,卻能以財政政策解決通脹,如政府可以收縮開支、增加稅收、削減公務員薪金,讓市民消費減少,便能令通脹率再下跌。雖然美國上月通脹升至13年高位,但由於政府亦有出手調節價格,如地鐵沒有加價、公務員凍薪等,而租金暫時應會維持現水平,預期通脹率只上升約1%。

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表示即使過去全民就業,通脹率其實亦只是2至3%。

薛俊昇則指,商家始終要面對成本上漲問題,但是否有能力加價,尚存很多未知因素,上游物價何時轉移至消費物價,要視乎市民承受能力以及經濟復甦進程,他估計,今年第三季通脹為2%,第四季為1.7%,全年平均1.5%,跟政府預期的1.6%升幅數字相若。

至於政府即將發放5,000元消費券,消費意欲上升,又會否成為商家有加價的誘因?雷鼎鳴認為機會微,主要因為香港處於需求不足情況,派消費卷只是刺激需求;薛俊昇亦指出,消費卷攤分幾期使用,變相會令通脹壓力亦攤分開,不存在令本港通脹預期進一步升溫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