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股市|資金抱團成風 林少陽形容是「被逼」 疫下靚資產更少

撰文:區嘉俊
出版:更新:

內地公募基金搶推,今年以來,新成立基金規模已突破6,300億元人民幣。進入建倉期的新發基金,投資組合總離不開科技、醫藥、新能源、白酒等行業龍頭,「抱團股」愈升愈有,個別股票估值已遠高於歷史平均值,投資者又應如何看待「抱團」現象?

「抱團」是用來描述機構投資者高度集中在個別行業或股票的現象,白酒便是一個典型例子,基金經理看好高端白酒的定價權優勢和品牌集中化,資金便紛紛湧入,貴州茅台(600519)和五糧液(000858)年初以來上漲30.2%和17.4%,動態市盈率已高達73倍及68倍。從基金收益來看,依靠估值推動帶來的收益,已遠遠超過企業盈利預期帶來的收益。

第二大基金「抱團股」則是美團(3690),共有170隻公募基金持有,持股數量1.47億股。﹙資料圖片﹚

騰訊、美團成南下資金「抱團」重點

資金「抱團」現象亦南下港股,尤其是內地市場所欠缺的科技龍頭。2020年第四季數據顯示,騰訊控股(0700)是被最多數量的公募基金持有的一隻港股,共有332隻公募基金持有,持股總數量1.32億股,假如這些基金今年以來均未減持騰訊,今年累計上漲35%的騰訊,將為這些基金賺取近270億港元的浮動盈利。第二大基金「抱團股」則是美團(3690),共有170隻公募基金持有美團,持股數量1.47億股。

中金上月發表報告,指抱團現象可能是長期趨勢。該行指,主動公募持股近年往新經濟側重,調倉更側重成長性,但認為不必過分擔憂「抱團」解散影響,因當前主動公募持股尚未完全脫離基本面,而機構持股向少部分個股集中或是長期趨勢。

林少陽:資金為求自保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林少陽表示,「抱團」是近年市場趨勢,如美股過往便熱捧「FAANG」,只是疫情加上全球量寬放水,令市場更兩極化,在零息和負利率環境下,資金追逐10至20年後,能夠生存下來,且生意保證會繼續增長的公司,並避開有機會被科技顛覆的行業,「那怕增長2%,都好過是負數」,形容市場的這種做法只是「為求自保」。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林少陽表示,「抱團」是近年市場趨勢,形容情況是「被逼」。﹙資料圖片﹚

他指,美國數個月內的印錢速度,等於過去10年的總和,但不同於08年金融危機後的激進財政政策,今次資金流動性散發至社會各階層,「看美國失業率創新高,樓價亦創新高,形成奇特現象」,而在疫情下,可選擇的優質資產更少,令稀有資產升勢更急勁。

至於「抱團」會否有解散風險,林少陽認為,市場仍是百花齊放,會否解散可留意地緣政治風險,及利率變化。他形容市場是「估值機器」,長遠而言估值會正常化,但一些股票多年以來不重估,一定要注意背後原因,舉例,一些本港富二代接管的公司,「無動力做好盤生意,佢就話無所謂,你作為投資者、小市民想搵錢,無理由將筆錢交比佢,大家唔係想抱團,而係被逼。」

揸現金「輸硬」 三主題抗通賬

不過,市場效率奇高,市場青睞的抱團板塊,估值快速擴張,令投資者難以下手。林少陽指,近月市場的確熾熱,感到有實際操作困難,投資宜視乎風險胃納,和對行業認識作決定。但在環球放水下,他亦坦言「揸現金一定輸硬」,建議留意三大長期跑贏通賬的主題,一是樓價租金,宜及早鎖定物業資產;二是全球人口老化、平均壽命延長,令醫療需求愈來愈大;三是教育洗費,因父母不惜工本培育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