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疫後旅遊業 黃智祖倡多元化發展 雞蛋別放一個籃!

撰文:鄺月婷
出版:更新:

本港經濟四大支柱,旅遊業今年苦不堪言,最受疫情打擊,裁員之聲四起。可以說,在全球旅遊業近乎「停擺」的狀態下,業界可做的只能寄望疫苖盡快奏效,一切回到疫情前水平。旅遊事務專員黃智祖接受《香港01》專訪,分亨對本港旅遊業前景的看法外,還就香港旅遊業定位的問題,提出意見。他認同,本港要積極發展深度遊,以配合近年遊客口味,但強調香港優勢始終在於多元化發展,從天然景點到文人風景,從歷史文化到購物美食,做到物盡其用、地盡其利,「不能獨沽一味,由於人們口味會轉變,倘把所有雞蛋放進同一個籃子便會很危險!」

旅遊業何時復甦,這個問題許多人都想知道。原因無他,作為本港主要經濟支柱,就業人數近26萬的旅遊業,最受疫情打擊,政府最新數字顯示,與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即是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合計的失業率高達10.1%,處沙士後的高位。

航空業復飛無期,國泰及港航先後裁員,進一步推高本港失業率。(資料圖片)

本港市民無法外遊,旅客亦無法訪港,「停擺」狀態歷時將近一年,大家寄望各地開啟疫苗接種計劃後,疫情早早消除,為旅遊業帶來一些曙光。旅遊事務專員黃智祖則抱審慎樂觀的態度,「現在才剛剛有疫苗,一開始不會全世界所有人都可以接種,廠商生產後還要運輸,亦要找很多人手負責大規模注射,時間要求是很困難。而且航空業不是說復飛便可以復飛,要安排人手和調配飛機,各個環節都是一環扣一環,不可以說現在有疫苗,很快便能復甦。」

他引述世界旅遊組織﹙UNWTO﹚預測,全球觀光估計要到2023年才能回到疫情前水平,為了支援業界渡過寒冬,港府已在防疫抗疫基金推出四輪支援旅遊業的措施,「始終這是舒緩,不能代替生意,要客人回來,生意才可以回復正常。」所以,港府推出「旅遊氣泡」,希望在全球疫情未完全消失時,有限度地恢復跨境旅行。本來,香港與新加坡可以「成團」,奈何因本港爆發第四波疫情而要煞停,但黃智祖也期望成事後,「旅遊氣泡」的做法能夠成為示範,做到不限制於遊客的目的,不論是商務、探親、旅遊、讀書等,總之買到飛機票就可以飛。「現在全世界各施各法,各有一些特別安排,而所謂的恢復是限制性很大的,例如有指定路線,你不可以隨便坐交通工具,見的人也有限制。」

內地客多年來都是本港旅遊業主要客源,佔比超過75%。

地緣因素 內地成本港最大客源

疫情為旅遊業帶來困局,危機中也令大家反思不足。過去,本港經濟不時遭「詬病」過度倚賴內地市場,旅遊業自不待言。以2018年受累去年社運和今年疫情前數字,訪港旅客人次高達6,514.8萬人次,內地客佔了78.3%,遠超第二位台灣佔比3%及第三位南韓佔比的2.2%。今次疫情似乎是一個契機,重新研究香港旅遊業定位?

黃智祖坦言即使沒有疫情,也要定期審視旅遊業策略,港府在2017年10月時公布的旅遊發展藍圖中,已提及要開拓多元化的客源市場,而旅發局的宣傳大部份亦是投放在非內地市場,但地緣因素已決定了本港最大分佈的客源必定是內地市場。「路途遙遠就是天然的限制,你不可能期望英國、美國有數百萬名旅客來港,他們乘坐飛機也要很長時間。」他以加拿大、美國及墨西哥三國為例,稱加拿大有六至七成的旅客是來自美國,美國則有一半旅客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正好顯示地緣因素與旅客分佈息息相關。

話雖如此,黃智祖也認為,本港要分散客源,主要是為減低不同地區的經濟周期影響,「不要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與此同時,以往香港以購物天堂、美食之都之名享譽全球,未來也要作出調整。他透露近年遊客的旅遊模式已開始轉變,更多人傾向揀選自遊行,冀了解當地人的生活、飲食和文化。因此,過去數年當局除了宣傳盛事旅遊,如巡迴演唱會、美酒佳餚巡禮、Formula E(國際汽聯電動方程式錦標賽)等外,還著力加強推廣深度遊,發展各類型的旅遊產品,以吸引旅客重覆到訪,如介紹老區深水埗的「步埗地道」、講述香港舊農村故事的鹽田梓藝術節、走訪「舊城中環」路線,「深度遊除了要『講故仔』 外,還要有多重體驗,如歷史、藝術、大自然等等,可以給旅客有一種全新體驗。全世界都搞深度遊,香港要比較做到有特色,希望可以有突破!」

黃智祖坦言即使沒有疫情,也要定期審視旅遊業策略。(歐嘉樂攝)

深度遊講求真實 須「因勢利導」

事實上,如果香港繼續沿用過往的人為景點,例如主題公園,以至消費購物作賣點,挑戰將會很大。原因之一是,內地旅遊城市的競爭力正逐漸提升,如內地海南島今年7月起讓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恐削弱香港旅遊業的優勢。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思榮不諱言近年香港與內地已出現同質化競爭,隨着內地經濟發展蓬勃,人民消費力增加,多個城市也能提供各式各樣的美食,加上一些城市也開始實施免稅措施,令香港美食和購物天堂的吸引力大減。而香港的傳統旅遊項目和景點,包括迪士尼、海洋公園、山頂、星光大道等,已讓旅客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時間愈長的景點,其新鮮度會愈來愈受影響!」而這些景點也需面對激烈競爭,例如香港迪士尼樂園要與上海迪士尼競爭,海洋公園則與珠海長隆海洋王國競爭。

+2

姚思榮也認同,香港要加大發展深度或特色旅遊,利用現有資源來發掘具吸引力的旅遊產品,例如把深水埗區發展為像東大門的時裝商圈;推廣綠色旅遊,開發海洋公園的南朗山和海灣等,吸引短途旅客重複到港遊玩。香港理工大學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實務教授及校企合作主任謝思明補充,長遠來說,本港旅遊業需要繼續以購物天堂及美食天堂為主打,但亦要以深度遊、文化旅遊及綠色旅遊作為「配菜」,如本港增加更多旅遊體驗產品,可避免旅客走馬看花地遊覽景點。「郊區旅遊可以令遊客對香港眼前一亮,他們沒有想到香港原來有這麼多美景。」他續道中西合璧文化是香港獨有,遊客可以參觀舊三軍司令官邸(茶具文物館)、終審法院大樓、滙豐銀行及皇后像廣場等景點,了解香港的殖民地歷史和銀行業對香港的重要性。

不過,本港地方細小,推動深度遊也不是易事。黃智祖說深度遊講求真實,若由政府主導,就會涉及人為因素,未必合符遊客口味,故只可「因勢利導」,根據該處本來的面貌,把地區特色提取出來向旅客介紹,著重真實體驗,而深度遊景點也要容易到達,否則旅客會容易迷路。他嘆道香港郊外景色優美,但不少地方甚至連本地人也不懂如何前往,令推廣綠色旅遊遇上較大挑戰,局方正以昂坪作為試點,旅客可以經地鐵,到東涌再轉纜車到達行山徑。另外,當局正改善遠足徑的設施,增加更多打卡位及平台,讓旅客觀賞景色時可更加便利。

上文節錄自第245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2月21日)《疫後旅遊業 黃智祖倡多元化發展 雞蛋別放一個籃!》。如欲閱讀全文請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瀏覽更多深度報道。

245期《香港01》周報精選內容:

【封面報道】美歐中不約而同反壟斷 遲來的科企監管革新

「有形之手」出手 馬雲們顫抖了嗎?

全球掀起反壟斷風潮 何時輪到香港?

康健中心成效未如預期 基層醫療緣何停滯不前

華語網絡文學二十年 從消閒讀物到文化輸出

當機械人炒得一手好菜 職場自動化 員工出路何在?

攻克半世紀難題 AI或掀醫學科研革命

2020年電影業回顧 票房暴瀉 改變放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