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非敵國 彤叔賣金起家 靠兩招名利雙收|財經講故佬
人稱彤叔的鄭裕彤,縱橫商界70多年,雖說商場如戰場,但他一生結交甚廣,贏取不少「戰友」。《鄭裕彤傳》一書,獲數位香港大孖沙撰序稱許,其中香港首富李嘉誠便形容彼此「交情坦率無隔之處,真樸難忘」,與彤叔同為順德人兼「波友」的恒基地產(0012)創辦人李兆基,亦稱兩人「同撈同煲」,無論做生意,做慈善,都經常一起行動。
在金錢掛帥的社會,彤叔卻信及豚魚,待人處事「勻真」。早年賣金起家,靠兩招發圍,究竟「守信用,重諾言」如何助彤叔打下江山的第一步?
彤叔於周大福起家,1946年香港開設周大福分行,1956年正式承接外父周至元旗下周大福所有的股份,開始大展拳腳。彤叔人生成名作之一,莫過於2011年將周大福(1929)上市,市值高峰期達到1,514億元,成為其上市另一旗艦。今年雖然經歷「新冠肺炎」的肆虐,但現市值仍接近千億元。「珠寶大王」黃金事業的傳奇,有賴昔日一輩「守信用,重諾言」的營商之道,以下將娓娓道來。
賣金起家 靠「借」打江山
早在1947、1948年間,二戰後黃金短缺的時期,為做到貨如輪轉,彤叔第一步選擇了「借金」,即借入用作鑄造金飾的純金。黃金珍貴,往哪裡借?據周大福珠寶第一代管理層老臣子何伯陶憶述,當時彤叔認識以慈善家聞名、已故潮州籍米商呂明才,他的兒子經營着當年著名的「呂興合長記銀號」,並願意借金給彤叔。於是,彤叔每晚去借十両金,將金交給工場師傅打造俗稱「牛鼻圈鈪」、「光卜戒指」等簡單首飾,之後經櫃面服務員打磨後就可發售。
彤叔每晚借錢,翌日早上即還錢,每次都有借有還。有一次,何伯陶不明白就問,既然每日都借為何不借更長時間,可節省每日來回,彤叔說:「你傻的嗎?人家願意借給我們,不計利息,這是莫大幫助,﹙況且﹚ 你借的時間長了,人家就要計利息了。」當下何伯陶方明白到周轉資金的困難,加上那時侯利乘息高達幾十厘,根本無人敢借錢。
除「借金」外,彤叔也會「借貨」,即借入完成鑄造及加工鑲鑿的金飾,「如果生意多,我們便走過『雙喜月金舖』那邊借貨,客人在我們這邊付款後,我們兩家拆賬,工錢歸工場師傅,扣錢後賺到的利潤,兩家舖頭平分。」何伯陶表示,這樣的合作,讓他們變成了好友。
「借金」顯現出兩位香城大商家的昔日情誼,借貨呈現出「圍內金舖」之間的互相信任,彤叔有借必還,似乎跟大家訴說着,昔日老生常談的價值,信用及諾言,就是幫忙建立了自己的人脈網絡,打下江山的好根基。
首推9999金 「除笨有精」
商界「講個信字」,也適用於顧客身上,周大福在1956年首推「四條九」足金,就體悟了「小財不出,大財不入」的道理。在1950年代,當時99成色(即黃金含量為千分之990)及K(945K金)同時流通市面,造成不少顧客混亂,令不實商人從中獲利,所以彤叔提出「不如賣最好的四個9」(即黃金成色為999.9‰)。 但周大福宣布出售9999成色足金飾,即時有分行經理就勸阻彤叔,指周大福已經用99金,比其他舖頭好更多,「你用四條9,會少賺錢」。但彤叔堅信,雖然當時金價一両99純金賣300幾元,9999金都是賣300幾元,這樣看似就會蝕錢,實質「除笨有精」,他稱︰「你賣廣告要花錢,用四條9就等於賣廣告。」
《鄭裕彤傳》作者之一的王惠玲博士表示,透過訪問香港中文大學巿場學教授李金漢,了解到其實誠信背後是有個成本存在的,有誠信的商人可節省交易成本,令你與其他人做生意的流程會更流暢,在每單生意上不用那麼辛苦地重新建立溝通關係,才獲得一單生意,而是透過誠信,大家一路一路建構起一個生意的網絡,所以伙伴的網絡是十分重要的。最後,「四條九」足金計劃空前成功,周大福的金器大賣,彤叔用信用及諾言,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形象,用9999金換取了顧客的信任,換取了往後周大福在香港金飾界的龍頭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