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打擊中概股 回流香港定內地? 華興︰香港更勝一籌

撰文:翟梓謙
出版:更新:

中美關係交惡,美國對中國的態度漸趨強硬,最近港區國安法更引起美國推動《香港自治法案》。事實上,美國參議院於5月20日已全票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法案被視為針對打擊美國上市中國公司(中概股)。雖然法案需經美國眾議院批准,以及美國總統簽署同意後才能成為法律,但法案已經對中概股構成新風險,推動這些企業加速回歸中港。

「被離開」的中概股,不少屬於新經濟股,中國及香港的交易所固然對這塊「肥豬肉」虎視眈眈。現時阿里(9988)、京東(9618)、網易(9999)已經回歸香港,日後或有更多中概股選擇在香港作第二上市。華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宏觀及策略研究主管龐溟認為,為了吸納更多新股來港,除了推動企業版WVR,港交所有必要改善目前新股定價的T+5機制。

美國參議院於5月全票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法案被視為針對打擊於美國當地上市的中概股。(美聯社)

《外國公司問責法》是什麼?根據法案要求,如果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連續三年無法審查上市企業的會計師事務所和其審計紀錄,那麼該上市公司的證券將被禁止在美國交易。然而,根據中國相關法律規定,未經監管部門許可,在中國執業的會計師事務所不得擅自向境外提供會計審計底稿。換言之,美國可藉著法案將美國上市的中資企業「踢走」。

《外國公司問責法》目前正待美國眾議院議決及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通過。華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宏觀及策略研究主管龐溟認為,假如美國真的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的法案,應該有不少中資企業不再考慮在美國上市,而轉移在香港直接上市。原因無他,上市公司將會面對政策風險,加上若然競爭對手選擇在港上市,同業更傾向集體在香港上市以形成行業生態圈,故此香港有可能成為這些未上市公司的上市首選地。

京東今年由美國回港作第二上市,未有選擇直接「回A」。(資料圖片)

中概股與A股的「基因」不一樣

中概股回歸,中國或香港市場都是考慮之一。不過,龐溟認為,雖然A股對這些公司追求度很高,「但講實話至今仍無一間中概股真真正正喺A股成功作第二上市」,他形容中概股的「基因」與A股不太相似,包括資本架構、集資需求等因素。他又提到,不少新經濟公司當時在美國集資,它們的資本結構涉及美資基金組成,企業有美元的集資需求,於是只能選擇美國或香港這些離岸市場。

如果真的要「回A」,龐溟分析指,假如企業是紅籌架構,A股需要時間審批;若然是VIE架構(可變利益實體),企業更需要將架構改變以迎合A股的要求。再者,有一些新經濟公司的行業並非內地市場喜歡,甚至是屬於中國證監會的限制產業,例如消費信貸、教育類都屬於限制類,較難在A股上市。

目前新股定價日與上市日相隔5個交易日,華與認為港交所有必要縮短。(路透社)

新股定價T+5須改革

至於香港方面,港交所2年前已經開始改革,歡迎中概股第二上市、同股不同權的架構,以及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而恒指公司亦於今年5月宣布將第二上市及同股不同權的公司納入選股範疇。

龐溟相信,恒指公司下一次季檢、即8月份,都應該考慮納入小米(1810)、美團(3690)、阿里(9988)。根據目前恒指及國企指數的股本收益率(ROE)、股息率、每股盈利增長等,這三家公司均高於市場平均數,故此納入這三家新經濟股後,將會利好恒指的基本面。至於京東(9618)及網易(9999),龐溟坦言即使11月未能納入,下年首季的季檢都可以納入,「做第一個最麻煩,之後跟住個例就係」。

至於為了吸納更多新股來港,龐溟認為港交所有必要改善新股定價的T+5機制,「遲早都會傾,由T+5減到T+0等如同一批錢可以打(抽)5個新股,大家都想,邊個唔想?」不過,他認為目前香港的IT系統無法急速轉變做到T+0,故此建議可以讓企業選擇T+2日或3日,無必要硬性規定於5日,始終5日風險太大,「上次美股5日已經可以跌逾10%」。他更笑言「港交所可能做緊(研究),但又收收埋埋暫時唔想畀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