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瑞銀分析師林世康:美股跌後仍不便宜 推薦避疫及超賣消費股
美國聯儲局當地時間周二突然宣布減息半厘,美股升勢卻曇花一現,三大指數收市急跌近3%,惟翌日又扳升。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股票分析師林世康接受訪問時表示,減息在基本面上有利股票,但市場更擔心背後暗示的未來經濟前景,由於疫情威脅無法量化,難在短期重建投資者信心。
他指出,美股現時估值只是回到平均水平,A股亦已反映潛在經濟刺激措施,但這不代表沒有投資機會,一些調整幅度達到雙位數的股票已呈超賣,值得趁低吸納,該行偏好有「居家避疫」概念的通訊服務公司,亦看好有結構性增長概念的消費股等等。林世康於訪問逐一點評。
美國聯儲局周二(3日)因應疫情突然減息0.5厘,美股表現反覆。林世康解釋,減息在基本面上有利股票,但投資者可能更擔心減息背後暗示的未來數月經濟前景,又指聯儲局與商界聯繫密切,或已獲得經濟增長受挫的證據,儲局主席鮑威爾在記者會上亦指出,疫情將會令經濟承壓「一段時間」。
他認為,聯儲局率先減息,也會對其他主要央行帶來壓力,市場波動將繼續居高不下,而由於實際抑或想像的疫情威脅都無法量化,難言減息可在短期重建投資者信心。林世康又指,美國現時有關消費者和房屋的經濟數據不差,如果瘋狂地大幅減息,對經濟並非好事。
美股估值不平 A股已反映利好消息
市場擔憂疫情在全球不斷擴散,市場恐慌情緒高漲,美股道指由高位一度累跌逾4000點,本周初步喘定。林世康指,下跌後的美股估值仍不便宜,如標指現時市盈率約為18倍,只與5年平均值相若,該行在全球資產配置對美股持中性看法,因始終有長期增長機會。中國股票方面,湖北省以外新增個案正在逐步減少,亦聽到不同工廠供應鏈慢慢復工,A股春節長假後急挫後,至今已由低位反彈約9%,他相信市場已一定程度反映了內地已公布或未公布的刺激經濟措施,但現時估值也不便宜。
雖然中美股市整體估值不便宜,但林世康認為,大市經過一輪調整後,無論美股,抑或中港股市,部分個股已呈超賣,跌幅達到雙位數,值得趁低吸納。瑞銀偏好一些有結構性增長的消費股,以及有「居家避疫」概念的通訊服務類股票。同時,基於中國「放水」催谷經濟,該行亦建議留意一些有基建投資概念的股票及水泥板塊。
居家避疫股 疫市擴市佔率
事實上,近日中港美市場的一些「Work From Home(在家工作)」或「居家避疫股」,如ZOOM(美股代號ZM)、微盟(2013)、金山軟件﹙3888﹚等掀起不少炒風。不過,市場對這類板塊非無質疑聲音,認為短期需求未必構成股價趨化作用。林世康不評論個股表現,但就稱遠程上課、網上會議等通訊服務類的公司,生意除了在疫情期間上升,疫情過後,生活回復正常時,由於用戶有過相關經驗和習慣,即使有一小撮人改變其消費習慣至網上,長遠亦會令公司市場佔有率提升,有利盈利增長。
瑞銀早前推薦的「居家避疫」類股票,還包括電商、遊戲和食品配送平台等,這些股票的部分盈利來源亦來自網上廣告,一旦疫情令經濟下滑,又會否影響企業的廣告開支,從而影響其廣告收入?他指出,即使企業今季或今年的廣告開支下降,對企業尤其是大品牌來說,以廣告建立和維持品牌依然會是長遠銷售策略之一,反而網上以外的廣告渠道,如報紙、雜誌或街外的廣告牌,則可能在人們減少出外這段期間受到影響,整體而言,網上廣告市場則不會有太大萎縮。
另一邊廂,今年主題還有5G概念股,林世康看好5G設備供應商,以及隨著5G廣泛應用而未來可望實現,利用5G科技提升體驗的遊戲,或幫助生活改善的應用程式。他認為,5G相關基站或設備的供應商,受疫情停工影響下進度拖慢,但相信需求和訂單只會滯後,不會消失,「不同餐廳,2月做小了生意,3月無可能補得返」。他指,個別國內供應商已逐漸復工,但這要看行業本身及企業的生產基地位置。
中央基建托經濟 水泥板塊勝一籌
市場預期內地大量基建項目上馬,資金大舉入市,中港股市的基建股、水泥及內房股股本周初升勢凌厲。林世康認為,內地要托住經濟,除貨幣政策之外,基建投資亦是重要政策,如從股票投資板塊去看,基建股過往即使有政策憧憬,以及「一帶一路」概念等,表現亦不是特別標青,部分原因是本身生意太大,增長空間不多。至於水泥板塊作為基建股的供應商,可能會找到更吸引的投資機會。
瑞銀早前報告預期,內地房地產政策不會大幅放鬆,林世康自言並非不喜歡內房板塊,只是未如市場樂觀,該行認為內地房地產會有局部和個別地區的政策放鬆,「突然收緊這個行業的政策的機會比較微,但這樣都足夠推動此板塊」。
偏好結構性增長消費板塊
至於消費股方面,他認為,與消費類相關的數據一直強勁,在基本面不是太差的情況下,板塊短期下跌幅度達11至12%或更多,的確可找到一些投資機會,該行偏好一些有結構性增長概念的消費板塊,如飲料和教育,「結構性增長是講好幾年,不是一或兩季,即使中間慢了,未來幾年增長亦不會差」。
對於近期跌幅亦超過一成的體育用品股,他指下跌主要與銷售受阻及供應鏈受影響有關,未反映今年奧運一旦未能如常舉行的不確定性,「好多體育用品好等4年一次的(體育盛事)熱潮,事實上,該段期間的銷售亦真的會好一些」。不過,林世康補充,現時預測奧運是否成功舉辦仍言之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