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初創融資遇冷 IT企業「尋寶者」邱達根︰總有逆市奇葩

撰文:鄺月婷
出版:更新:

「生意難撈」近日不時掛在香港人咀邊。究竟香港經濟情況有幾嚴峻?從10月零售銷售破紀錄大瀉24.3%、從財爺預警港府今個財年將錄財赤、從日經香港11月採購經理指數低見38.5 ,已找到答案。

經濟前景欠佳,過去火熱的創投界也冷卻下來。「亞視之父」邱德根孻仔、投身創投界逾20年的邱達根卻不以為然。他接受《香港01》專訪時坦言,每次在經濟下行周期,均有科創企業成為逆市奇葩,並親授由他聯合創辦的慧科資本,一年接觸逾千間初創企業,如何從中「尋寶」找出不多於10間來投資的秘訣!

邱達根投身創投界逾20年,參與投資的多間科技類公司先後在港交所及其他證券交易所上市。(歐嘉樂攝)

環球經濟吹淡風,但邱達根認為,經濟衰退不等於是絕境。這種樂觀精神不是掛在口邊,皆因過去20年,邱達根歷盡數次經濟大浪,一直專注於投資大中華、北美和以色列的科技企業,有不少斬獲。

他表示,每一次經濟下行周期,均有科創企業成為逆市奇葩,原因是經濟差時,不少企業都希望節省開支,透過科技的應用提高生產效率,減省人手及成本,例如使用大數據分析消費者的購物習慣及喜好,減少用於市場分析上的開支,故市況差也可以是初創企業發圍時刻。

邱達根認為,經濟下調對初創企業是有危有機,大企業在這期間會希望減少開支,「用電腦程式已減少了不少工序,使用大數據來分析客人喜好,甚至可以節省市場部人手」。(資料圖片)

初創企業須轉變營運模式

然而,在經濟吹淡風下,初創企業也不可能活在平行時空。邱達根認為他們要轉變自身的營運模式,特別是一些「靠燒錢上客」的公司,投資者已不太偏好這個發展方向,這類型的創投及天使基金也少了許多,因為「燒錢上客」需要一個龐大的市場去做,香港市場未必適合。

他建議初創公司要先做更多可帶來現金流的生意,即使經濟不景氣,也可有現金「養住自己」。例如以往公司提供免費服務供客戶使用,現時可以推出要收費的額外服務,多簽付費客戶,同時降低營運成本,延長公司的生存時間。「目前有一個真空期,初創市場的融資宗數及融資額可能會下降,要捱過這段時間。」

翻查資料,數碼港的初創企業在2018至2019年財政年度融資額達創新高的55億元,但今年4至9月(上半財年)的融資額已放緩至23億元。「初創企業將經歷一段比較慢的投資期,投資額會有調整。」邱達根提醒道。

邱達根認為,中美貿易戰令整個環球的資本市場不明朗,影響較本地社會事件更大,但每個市場也有高低潮,現在調整一下長遠來說也是好事。(資料圖片)

貿易戰下 投資者早晚要重新部署

至於這個調整期,將持續到何時,還取決於中美貿易戰何時有清晰一點的方向。他解釋,中美貿易戰為環球資本市場增添不明朗因素,投資者主要不清楚中美兩國的取態,「已經不是說樂不樂觀,是不明白怎麼走,世界第一及第二大經濟體開戰,大家不知道究竟未來是要反全球化,還是像以往全球化一樣的做法。貿易戰令科創投資者、早期或者晚期投資者,都要重新部署。」近日對零售、消費市場衝擊較大的本地社會事件,則對創投界影響不大,因示威活動暫時只衝擊本地市場。

事實上,初創界投資者十分「揀擇」。對於最初期的初創公司,天使投資者會評估該公司的科技是否較為先進或難以取替,也會看看這個科技是否可以改善現時人們的生活。 以邱達根旗下的慧科資本為例,每年接觸逾千間初創企業,但最後獲「寵幸」的不過十間。 然則初創企業如何才能獲得邱達根青睞?他表示每個基金營運有自己的準則,慧科資本較偏好上游產業的初創公司,因為這些公司有研發能力,該基金並會以技術深入度、團隊成員、以及是否在合適地方創業作為揀選標準。「不覺得若我們沒有投,就不是好公司,其實我們也錯過了不少好東西。」邱達根補充道。

邱達根表示若香港能以2至3個產業,如金融科技及生產科技等打響名堂,將可營造創業氣氛,吸引更多人來本港創業。(歐嘉樂攝)

料醫療科技成未來投資熱點

家族以磚頭起家,邱達根卻一反「傳統」,捨易取難,20年來投身創投界,近日才卸任數碼港投資配對平台「數碼港投資者網絡策劃小組」主席,他直言︰「 大家不時討論香港做不做到,應不應該做﹙創科﹚,但若果永遠倚賴金融、地產,將對下一輪的經濟動力有很大影響!」無論本港經濟高或低,科技均可帶動經濟發展,「要找到在科技領域中,有那些我們可以去做,最緊要是找到『自己的angle(定位)』,至於做硬件及設廠則可以在廣東省。」他慨嘆香港現在有數碼港及科學園,算是略有成果,但從業員數量少,行業產值低,科技業要成為本港重要產業,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近年人工智能成為投資界的關注度,惟慧科資本則未有跟風投資於這類型的初創企業。邱達根透露,投資市場差不多每一年也有新風口,之前是共享經濟(share economy),接着便是AR(擴增實境)及VR(虛擬實境),但不少上游科技不是數個月就做到出來,往往是以年來做單位,累積一定經驗才做到。縱使市場在討論要做甚麼,但該基金會看看自己的本錢或基礎,來決定做甚麼會比較適合。

他預期下一個投資熱點是醫療科技,因為人們逐漸關注人口老化或如何使用令人類活得更健康等議題,醫療科技可以用基因檢測來預防疾病,未來甚至會用來治病,他相信這方面的技術會一直有突破。「會不會忽然大家去投資,我也不知道,但最少已看到有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