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多圖】零售寒冬「冰封」旺區舖市 銅鑼灣湧現逾40間吉舖
零售市道轉差,舖市即時有「反應」,不但成交放緩,本港四大核心零售區﹙銅鑼灣、中環、尖沙咀及旺角﹚經已錄得多宗蝕讓或減租個案。
數字以外,記者親身到其中兩大核心零售區——銅鑼灣及旺角,發現不少「奇景」。零售寒冬冰封旺區「舖市」,有代理直言,部分街舖或要減租達4成,方可能錄得承接。
去年9月美聯工商舖曾到本港四大核心零售區,即尖沙咀、旺角、銅鑼灣及中環進行調查,發現整體街舖空置率為5.6%,按年跌3.2個百分點,是該行有統計紀錄以來的新低。誰不知,一年過去,市況已經大逆轉。據《香港01》初步統計,單是過去一個月至少已有5宗大幅減價或蝕讓的買賣及租賃成交。(見表一)
美聯旺舖董事盧展豪早前表示,受中美貿易戰、人民幣貶值及社會政治事件等因素拖累,訪港旅客人數放緩,市民消費意欲轉差,舖市首當其衝,因而錄得多宗蝕讓。他預計,第四季舖位租售價跌幅加劇,當中以銅鑼灣區影響最大,料該區舖位租金跌幅介乎20至25%,售價跌幅介乎10至15%。
銅鑼灣旺街 逾40間吉舖穿插
有見及此,記者於本周三(4日)下午三時後直擊銅鑼灣旺區,甫踏出地鐵站,街上仍然人流不絕,惟「拖篋」旅客寥寥可數。部分服飾店仍有不少市民光顧;反之「自由行」熱點藥房、化妝品以及名店則無人問津,店員不是「罰企」,就是閒聊、看手機。
事實上,不論大街小巷都不難見到吉舖。據記者現場觀察,銅鑼灣謝斐道440號至540號一段就有15間吉舖;駱克道一段路則有12間。另外,景隆街及軒尼詩道一段路分別有6間及9間吉舖,前身包括翠華餐廳、藥房、理髮店及室內設計公司等。事實上,銅鑼灣近月出現不少劈價賣舖、減租吸客個案,如波斯富街地舖減租55%,由藥妝店承接;又如耀華街一個地舖,獲資深投資者羅珠雄斥資3,300萬元購入,該舖早前叫價高達8,000萬元放售。(見表一)
老店3個月蝕80萬元 「蛇王二」:捱多陣
位於銅鑼灣波斯富街的「蛇王二」,是專食蛇羹、潤腸的專門店,店外的紅紅大牌匾在香港愈見愈小。對於近日示威活動帶來之影響,負責人羅長熙﹙熙哥﹚表示,由6月初至8月公司蝕近80萬元,當中8月份有5天因示威活動而要提早收舖,估計生意較去年8月少四成。他坦言現時經營環境惡劣,寄望政府儘快平息風波。
「蛇王二」開設於1985年,至今已有34年歷史。回望過去,自2003年內地開放自由行後,除了生意額上升,人工、 食材及舖租亦倍增。熙哥指,生意最好是2008年時,當年店內內地遊客暴增,此後內地客消費更長期佔收入一半。各項成本亦隨之上漲,如其1,000方呎舖租由80年代數萬元,上升至現時每月近40萬元。店內有20名伙記,人工成本隨通脹上調。
小店生意出現危機,熙哥未有任何削減成本或裁員方案,他解釋,店內不止養活20名員工而是20個家庭,「好似我個助手咁,17歲讀完中學就做我學徒,佢今年40歲喇!一直冇離開過,你叫我炒?我點捨得呀!」冬季將會是蛇舖的旺季,他寄望生意因而好轉,帶領公司、員工走出困境。「不過好多嘢冇得預計,當情況再惡劣,結業都係一個選擇。」
電器店:貿易戰不及示威活動影響大
走到駱克道,該段主要集中一些民用商舖如食品、眼鏡店及食肆。其中一間超過20年歷史的電器店員工表示,自6月起的示威活動,公司生意額一落千丈,他們估計過去3個月,收入損失逾五成。「唔好話買電器喇,連行入嚟查詢嘅人都冇,我哋就知生意幾唔好!」
他續指,傳統6、7月冷氣銷售量普遍較高,但今年卻因示威活動而多次關舖。即使示威活動位於銅鑼灣以外的港島地區,卻因人流稀疏而提早結束營業。「以往平日可以賣十幾件電器,生意好都有廿件,依家平均一日得一件。」
由於是民生商舖,即使自由行開放未曾令生意急增,偶然會有內地客到店購買電器但屬小數。而擾攘超過1年的中美貿易戰從未影響生意。店內員工苦笑道,惟一解決方法或只有提早退休。
旺角街舖依舊 「拖篋客」全非
記者亦於同日到旺角實地考察,平時熙來人往的西洋菜南街及彌敦道一帶,只見兩、三間吉舖,與銅鑼灣吉舖穿插的情景不同。但同樣少了拖篋的內地自由行,兩旁的藥房、金飾舖及藥妝店門可羅雀,即使有連鎖化妝品店打出「2折」清貨的旗號,亦無法吸引客人,店內不時見到員工「圍爐吹水」,或幾個職員「包圍」顧客,細心有禮的介紹貨品。
樓上書店早「變天」
走進藥房,記者嘗試訪問店內員工,惟大多都不欲受訪,只願簡單透露兩句,「成條街都冇自由行,邊有香港人拎住幾千蚊買嘢!」之後記者轉移目標,找到了專賣二手書的樓上店梅馨書舍的老闆鄭廣文,憶述過去14年西洋菜南街的文化。
他說書店於2005年開店,賣書的亦曾受惠於自由行,高峰期時同一條街有逾廿家樓上書店,「嗰時政治氣氛冇依家咁差,大部分內地人都會買一兩本書返去。」但隨著本港及內地政治環境轉變,及自由行數量減少,不少書店都早已「做唔住」,「如果呢度再加租,我都做唔嚟。」
利嘉閣:未來料再有店舖結業
利嘉閣(工商舖)商舖、商業及投資部高級營業董事鄭得明接受《香港01》訪問時稱,據他了解西洋菜南街至少將有兩至三家店會變成「吉舖」,主要會是零售業為主,當中包括藥房,「(市況)沒有再差,只有更差。如果有客問,我估要減4成租金先有可能成交。」不過他亦指,見到有經營得較好的飲食業打算逆市擴充,「多咗頂手盤,每日平均都有一、兩單問下情況,不過呢啲要成交,就涉及頂手費等技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