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北上遊日消費照計入GDP! 3專家獻計谷經濟│香港經濟

撰文:顧慧宇
出版:更新:

本港經濟面臨的問題,不少學者及經濟師認為部分屬於結構性調整,不是單靠美國減息就能解決。有學者獻計,要打救香港就需要做好中間人角色,地緣政治下需「兩條腿走路」,除了西方歐美國家外,更需要提升與東盟及中東的連接,但這方面可以做更好的準備,包括提升伊斯蘭文化及金融的學術研究,以及相關教育。

探討經濟強弱指標,最常見的指標自然是GDP,即國內生產總值。本港近年GDP增長情況,表現反覆,2022年曾因疫情影響而錄得負增長3.7%,去年反彈至正增長3.3%,今年在高基數因素下,首兩季仍能分別錄得2.8%及3.3%增長。

至於開關後港人出遊及北上消費成風,對GDP會否帶來影響?統計處回應《香港01》查詢時稱,本地居民在境外開支計算在私人消費開支內。(鄭子峰攝)

出口料受壓 為GDP帶來挑戰

眾所周知,金融服務業為本港主要的產業,佔GDP大約21%至23%;其次是貿易物流,佔比约23%,而專業服務則佔GDP約11%。

渣打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恒表示,上半年GDP有不錯表現,但其實當中不同細分項目表現參差,當中表現較佳的為出口,成為拉動GDP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相信主要為受到去年基數較低,以及市場憂慮特朗普將回朝對中國實施60%關稅,而提前在下單提升庫存等因素所導致。不過,環球經濟未穩及中國內地經濟放緩,本港強出口表現持續性成疑,預計明年本港GDP表現將不如今年,今年全年料為2.6%。

經濟學者李兆波表示,今年以來GDP受惠於去年基數較小,下半年由於基數較大,預計會較上半年數據有所放緩,但今年全年仍望錄得2至3%的增長。至明年,由於少了基數因素,本港GDP料將有進一步放緩。

劉健恒表示,上半年GDP細分項目表現參差,環球經濟未穩及中國內地經濟放緩,強出口表現持續性成疑,預計明年本港GDP表現將不如今年。(資料圖片)

中大李兆波︰倡讓菲律賓及印尼傭工子女留港

美國聯儲局啟動減息周期,市場期望能夠為本港樓市及整體經濟帶來支持,但學者及經濟師則認為,本港經濟面臨的問題,部分屬於結構性調整。

李兆波表示,股樓下跌令港人財富縮減,也是尋求較為便宜的北上或者日本消費因素之一,若果能夠搞活市場,便能令港人更願意留港進行高消費。奈何這兩類資產各吹逆風。股市方面,由於本港政治及社會環境轉變,難以吸引外資及基金的資金流入,單靠散戶不足以撐起股市。

至於樓市,政府有意透過高才通等人才計劃吸納人才,但他所認識不少高才通人才,均未有買樓意欲,他們居住於臨近的深圳,以在家工作或即日來回模式工作。

李兆波建議,要吸引外資及人才回流,香港需要做回「以前的角色」,即做好中間人角色,作為國際城市,除了內地,提升更多與其他國家及地區的連接。現時港府希望加強與東盟及中東鏈接,其實可以推行得更早,例如20年前物價未有現時高水平時,就讓菲律賓及印尼傭工子女留港受教育及停留,令人口結構更為國家化。

李兆波建議,讓菲律賓及印尼傭工子女留港受教育及停留,令人口結構更為國家化。(資料圖片)

渣打劉健恒︰零售行業需要進行轉型

本港GDP以開支方式來計算,即私人消費開支、政府開支、固定投資、淨出口(貨品及服務出口減進口)的總和。以今年第二季GDP為例,私人消費開支佔七成,政府開支及固定投資均不足兩成,淨出口僅佔2.1%。當中私人消費開支由去年末季增3.5%,放緩至今年首季的1%,第二季更轉跌1.5%。

至於開關後港人出遊及北上消費成風,對GDP會否帶來影響?統計處回應《香港01》查詢時稱,本地居民在境外開支計算在私人消費開支內,為根據行政記錄和住戶統計調查所搜集的數據來估算的。日本觀光廳早前公布,2024年第2季有64.6萬人次港人遊日,總消費額達1,743億日圓(約94億港元),每趟日本旅程人均「豪花」逾1.4萬港元。按日均消費額計,港人遊日每天花費2,111港元,屬全球最高!

行政長官李家超近日發表了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對於有沒有措施鼓勵市民留港,避免經常北上消費。李家超回應表示,這個消費模式轉變是結構性改變,認為業界要求變,以新方法吸引顧客,並稱「嘗試阻止香港人出外係不切實際,亦唔應該」。他希望中小企革新,要運用智慧「度橋」。

本港樓市方面,美國減息令息口回落,會有助已有按揭在供樓人士減輕負擔,但發展商仍有大量庫存或需要繼續減價出清,而未買樓人士要吸引其買樓,也並非短時間內能夠解決。而事實上,市場應已預計美國將減息200點子,但樓市仍未見有太大改善。

鄧希煒建議,本港要推動多元化產業,首先需要吸引相關龍頭企業來港,這些企業自然能夠帶動相關人才來港。(資料圖片)

港大鄧希煒:吸引龍頭企業來港自然可吸引相關人才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對外事務)鄧希煒也認為,香港目前面臨的問題,不少屬於過往多年累積的結構性問題,包括大財團壟斷及產業單一化,經濟上過於依賴金融業,中央政府已提出香港要發展多元產業,包括推動高新科技的發展,並提升與大灣區合作,但這些改革目標相信受限於移民潮等因素導致的人才流失,以及公務員因循守舊文化,而未能有所突破。

他建議,本港要推動多元化產業,首先需要吸引相關龍頭企業來港,這些企業自然能夠帶動相關人才來港,而港府已有吸引人才政策包括高才通等,也可以進行優化,以產業轉型需求為主導,吸引相關專才,包括國際人才,目前這些人才政策吸引的大部分為內地人。同時,本港大學本身在高新科技等方面擁有頂尖的學者,可以透過提升產業互動,令其能夠更容易接觸到如天使基金等投資者,並便利其創業。

另外,香港以往作為中西橋樑的角色,目前受到中美貿易戰及地緣政治影響,而需要「兩條腿走路」,除了西方歐美國家外,更需要提升與東盟及中東的連接,這方面可以做更好的準備,包括提升伊斯蘭文化及金融的學術研究,以及相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