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憂基層知識「貧富」不均 辦義教、免費模擬試助生涯規劃

撰文:馬煒傑
出版:更新:

尤德爵士紀念基金第三十六屆獎學金頒獎典禮於19日舉行,共有約940名學生、4名學徒及五5在職人士獲頒授獎學金及獎項。石淦銘是今屆尤德爵士紀念基金獎學金的得獎者之一,獲4萬元獎學金,他為基層學生發起義教活動,並舉辦免費參加的模擬試,希望藉此拉近知識上的「貧富不均」。他亦為中學生籌辦模擬大學,讓學生了解心儀學科在大學的真實一面,並加強他們的生涯規劃。

+2

石淦銘於中文大學修讀文學士(中國語文研究)及教育學士(中國語文教育)同期結業雙學位課程,同時他是skm.dsesharing義教團隊的發起人、English for Everyone義教計劃的統籌。作為教育系學生,石淦銘認為香港社會知識上的貧富不均十分嚴重,家庭背景、階級都影響到學生的文化資本及視野,提到有一次到中學實習,發現中四學生不認識「courage」(勇氣)一詞,而有另外參加合唱團的幼稚園學生,則正是以「courage」命名,所以他希望透過一些活動,令低收入家庭同學有一個探索前路的可行性。

石淦銘與義教團隊會舉辦線上課堂,免費的升學輔導、補習班等,亦會派發書券及參考書等。而過去亦曾為低收入家庭學生舉辦免費的模擬考試,有200多人參與,擬備試卷、場地等安排都是由大學生一手包辦,「坊間一個模擬試係900蚊1,000蚊一個模擬試,但我哋係唔使錢,仲要考五科。」他們更設立資料庫,有過去的試卷、學生筆記等,讓低收入家庭學生亦可得到所需的支援。

石淦銘為基層學生發起義教活動,希望藉此拉近知識上的貧富不均,另外他亦為中學生籌辦模擬大學,讓學生了解心儀學科在大學的真實一面,並加強他們的生涯規劃。(廖雁雄攝)

石淦銘認為,香港學生的生涯規劃意識不足,他指不少人對於一個職業的印象就是源於主流媒體及電視劇等的描述,因而對科目的有不少誤解。為此他籌辦了模擬大學,讓學生體驗一個學科在大學學習時的真實情況,讓學生反省選擇是否真正適合他們。石淦銘指不少參加的學生在參加後發現想修讀的學科並非原先想像中那樣,並反思是否適合修讀該科目。

即將畢業,石淦銘打算成為一名教師,他認為可以伴隨一個人的成長十分有意義,「人有生命嘅意義,我嘅生命意義就係幫人去搵到生命意義。」他認為老師的角度應該是引導學生發掘世界。他又認為香港的學生應有更多專題研習式的學習,但可惜的是香港的通識教育被取消,旗下的獨立專題探究(IES)亦成為歷史,「IES係一個好好嘅專題研習學習活動,畀同學去探索一個問題,有問題你去解決佢,你做一啲搜集你對人民對社會有關懷,𠵱個好重要。」

影片製作人戴仲儀則於海外研究生獎學金及海外獎學金的244名申請人中脫穎而出,她計劃於美國南加州大學修讀動畫及數碼藝術碩士學位課程。她曾於亞洲華爾街日報擔任影像記者,憑著當時製作動畫累積的經驗,轉行成為了影片製作人,首個影片將會於5月27日首映。戴仲儀希望可到南加州大學深造,是因為她期望可以在當地認識到不同的人脈,並與其他人合作,藉此累積經驗。

香港大學地理學哲學博士張文曦亦獲頒尤德爵士紀念基金研究生獎金,他是貼地科學教育有限公司的執行長,讓學生自製測量器材等,將STEM教育融入到學科當中,之後學生亦會利用他們製作的測量器材進行考察,以數據分析的方法去完成專題研習。

張文曦認為雖然一直致力推廣STEM教育,但很多時也是「阿sir叫做功課,交功課完」的水平,而他的課程則會要求學生製作測量器材並在不同地方進行測量,以跨學科的方式了解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