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科研精英回流獲獎 指港創科須善用優勢、STEAM教育有成效
香港政府近年提倡要「搶人才」,吸納世界各地精英來港。正當大家目光聚焦於其他地區人才身上時,港產科研精英傅凱駿(Adrian)於2021年回流香港,加入科大成為物理系助理教授,以香港作為科研及教學基地。傅教授於去年憑著研究量子材料得到科研獎項後,今年以研究電子粒子行為提出「拓撲帶對稱性指示器理論」成為「亞洲青年科學家基金項目」得獎科學家並獲得研究資金。他指自己研究範疇的終極目標是想將電子設備縮小,以提供更多功能,帶出其他可能性。
傅教授是會考及高考狀元,2018年於美國哈佛大學博士畢業後曾留美當研究員。他近年屢獲科研獎項,對於政府目標打造香港做國際性科研中心,他坦言本地做科研有不少客觀因素限制如土地問題或薪金問題,大型項目實在難以進行。不過,他認為香港現時仍有許多世界級科研團隊、地理優勢,社會要思考如何運用及整合以上資源,選擇適合的科研項目,發揮香港得天獨厚的優勢。
創新是好事也是難事 發展須善用獨得優勢
傅教授作為香港科研界頂尖人才,被問到政府將計劃投入不少資金進行科研創科,目標打造香港成為環球科研中心,他表示:「作為受惠人士,當然覺得非常好。我覺得創新是好事,亦是難事。有一類型項目在全世界幾受歡迎,但如果香港本身先天條件不適合,可能要想下怎樣運用資源才算理想。」
傅指自己因從事理論型研究,不需要龐大儀器同實驗室空間,但有些項目受制於客觀環境因素影響難於在港進行,例如農業研究,明顯沒有足夠土地可以供應;某些項目需要100個、1000個基礎研究員,香港生活成本高,很難提供足夠薪酬聘請人才。不過傳認為香港於另一方面仍有其優勢,像是本地已擁有非常多世界級研究團隊,加上文化及地理位置與內地相近,不少國內人才願意留港發展。他認為發展科研創科要先思考適合本地環境的項目,之後再考慮招攬人才方向,運用既有良好資源,才可發揮香港得天獨厚的優勢。
STEAM教育彰成效 直言每一代比上一代進步
傅教授既在科大進行研究,亦有教書培訓本地人才。談到香港政府近年在教育界重點推行的STEAM教育時,他直指方向有成效:「以我的本科生學生為例,他們現時已經懂得自己研發 transformer模型(變換器),我們經常所講的ChatGPT就是其中一種。自問我仍然是本科生的話,都自覺無法可以做到,所以每一代都比上一代進步。」不過他也提到以上「跨學科」的教育模式,是否適合高等教育就值得再思考,「高等教育應該專注較小的範疇,在該領域中行到最前。原理上與跨學科學習沒有相違背,但畢竟每個人時間有限,畢業時要將跨學科中每一科都學到深入就非常困難」。
最後傅教授亦鼓勵有志向科研發展學生,說:「做科研要有一股傻勁,做學術成功率好低,但不代表不做。」他指做科研就好像中六合彩一樣,好難中都會有人中的,未嘗試過就不知道。如果覺得自己有這個機會,可以承擔風險,繼續嘗試做落去,亦都要提醒自己不可以轉牛角尖,客觀現實不容許就要另覓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