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日內瓦發明展奪45獎歷年最佳 便攜驗眼及AI測鐵軌奪特別大獎

撰文:李偉欣
出版:更新:

在瑞士舉行的第49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早前閉幕,理工大學43個參賽項目共奪得45個獎項,包括2個特別大獎、5個評審團嘉許金獎,18個金獎、13個銀獎,以及7個銅獎,成為本地獲獎最多的大學。

理大今屆獲獎數量亦突破歷年成績,其中有助進行散光檢測的便攜式高清角膜地形圖儀(K-Shape)獲得沙特阿拉伯代表團特別大獎及金獎;以人工智能(AI)技術增強鐵軌缺陷偵測的RailSwinX則獲得國際發明家協會聯合會特別大獎及金獎。理大其他得獎發明涵醫療保健、可再生能源、土木工程,以及材料與傳感技術等範疇。

K-Shape有助散光檢測走出診所,從此不受場所限制。圖為理大眼科視光學院學院主任及教授紀家樹。(理工大學提供圖片)

理大獲獎發明中有3項與視力健康有關,當中包括有助精準診斷散光和角膜疾病等視力問題的全球首個便攜式高清角膜地形圖儀(K-Shape)、協助視障人士自立的「AR智能助視器」,以及針對偵測早期黃斑病變的「結構光學技術檢測黃斑病變」。

K-Shape由理大眼科視光學院學院主任及教授紀家樹發明,其重量只有900克,比同類的傳統工具輕巧得多。紀教授表示,散光影響全球一半以上人口,如及早發現及積極治療可減輕有關影響。但由於以往測量眼睛狀況的傳統角膜地圖儀體積較大,很多診所都不會購置,故這個發明能令儀器不受場所限制。 目前K-Shape正處於最後的測試階段,預計2025年初推出市場。

理大眼科視光學院副學院主任及教授張銘恩教授帶領的「AR智能助視器(ObstAR)」項目除了在瑞士獲得日內瓦國際發明展評審團嘉許金獎外,亦在香港第三屆亞洲創新發明展中榮獲金獎。(理工大學提供圖片)

由理大眼科視光學院副學院主任及教授張銘恩和其團隊發明的智能助視(ObstAR),獲得評審團嘉許金獎。這個「AR智能助視器」是一種基於增強現實技術的導航設備,旨在減少視障人士對傳統輔助技術以及他人協助的依賴,讓他們能夠在各種環境中自由、安全地獨立行動。

理大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教授林健文教授帶領的「RailSwinX:基於尖端人工智能技術增強鐵軌缺陷檢測」項目,榮獲內瓦國際發明展國際發明家協會聯合會特別大獎及金獎。(理工大學提供圖片)

另一項由理大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教授林健文帶領團隊發明的「RailSwinX:透過尖端人工智慧技術增強鐵軌缺陷偵測」項目,則奪得國際發明家協會聯合會特別大獎和金獎。該項發明運用人工智能增強鐵路安全,透過借助Swin-Transformer 模型可精確分類軌道缺陷,分辨真實或誤報影像,未來可適用於所有有路軌的交通系統,例如高鐵和地鐵等。

其他得獎發明還包括「ProRuka—透過無線聲肌圖控制的新型前臂義肢,「符合人體工學的人工智能頭戴式產品定制系統」,以及「人工智能光織布」。

冀科研成果提升香港競爭力

理大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恒表示,為是次科研成果感到高興和自豪,理大會再接再厲,希望未來會有更多發明,為社會帶來影響力,並支援本港工商企業,提升香港及國家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