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A股3000點得而復失 內地通脹升至3% 掩蓋經濟實質憂慮

撰文:安震
出版:更新:

中國官方今日﹙15日﹚公布CPI、PPI數據,其中CPI按年升3%,達到近6年高點,但通脹並不是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最主要問題。

10月15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2019年9月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CPI漲幅擴大,PPI按月微漲,但按年仍處在負增長區間。從數據來看,中國經濟面臨通脹壓力,但工業品卻呈現出通縮狀態,令市場對中國陷入滯脹的憂慮升溫。

受此消息影響,中國股市未能延續前一天的強勢表現。上海證券交易所綜合指數開盤報3005.66點,但隨後跌破3000點大關,最低報2986.30點。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報2991.05點,下跌0.56%,整數關口得而復失;深證證券交易所成分指數報9671.73點,下跌1.17%;創業板指數收於1660.89點,跌幅1.1%。

近期大陸豬肉價格暴漲,帶動CPI上行。(視覺中國)

從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CPI按年上漲3%,創下2013年11月新高。其中,城市上漲2.8%,農村上漲3.6%;食品價格上漲11.2%,非食品價格上漲1.0%;消費品價格上漲4.0%,服務價格上漲1.3%。

CPI破「3」的重要原因是豬肉等畜肉類價格大漲。2019年9月,畜肉類價格同比上漲46.9%,影響CPI上漲約2.03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與2018年同期相比大漲69.3%。僅此一項影響CPI上漲1.65個百分點。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分析師周茂華認為,CPI漲幅連續三個月超預期,受到生豬生長週期影響。臨近年末,季節性流動性需求增長,未來幾個月豬肉價格仍然存在一定上行的動能,繼續對中國國內的物價構成壓力。不過,隨著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生豬養殖的政策及儲備豬肉大量投放,再加上牛羊肉等替代品效應,豬肉價格在四季度將出現邊際改善,供需矛盾將大大緩解。

但從中長期來看,本輪CPI上漲可能已經接近尾聲。2019年以來,核心CPI(一般指剔除了食品和石油價格影響的CPI指數)在CPI食品價格上漲的同時持續疲軟。中國平安證券宏觀分析認為,這樣的現象表明目前CPI上漲是源於食品端供給側沖擊,而非需求拉動。

換言之,食品價格上漲掩蓋了中國經濟面臨的困境——CPI達到近期高點給市場造成中國經濟可能正面臨通脹威脅的假象,但實際情況正好相反,需求萎靡導致的通縮才是更加需要關注的問題。

中國汽車銷量已經連續數月負增長。(新華社)

另一邊廂,通縮壓力主要體現在工業品價格,2019年9月PPI按年下滑1.2%個百分點,萎縮幅度連續3個月擴大,這主要是由於石油、煤炭等大宗商品生產資料價格走低。中國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沈贇稱,主要行業中,降幅擴大的有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下降13.4%,比上月擴大4.3個百分點;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下降9.6%,擴大3.7個百分點;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5.8%,擴大2.7個百分點。

從中長期趨勢看,疲軟的總需求決定工業品價格難有強勁表現。平安證券研報分析,一是中國國內投資需求低迷,難以對工業生產形成支橕;二是中國經濟面臨的外部環境惡化,上游原材料價格對PPI形成壓制。主要經濟體製造業都存在收縮壓力。

周茂華分析,CPI、PPI數據出現的分化折射出中國經濟面臨供需失衡的「病根」。本輪通脹走高主要受豬肉價格供給短期趨緊影響;核心CPI同比與PPI同比疲弱主要是國內工業產出整體與需求不匹配,工業產出「相對過剩」。從全球經濟面臨逆風與表現看,工業製造業部門仍一段時間維持疲弱格局,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維持相對低位,企業補庫存積極性仍偏弱。國內工業部門整體仍面臨壓力。

鑒於CPI和PPI數據出現分化,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年內可能不會出現「大動作」。在全球經濟增速回落,各國央行紛紛降息的背景下,中國宏觀經濟仍然面臨不小的下行壓力。外圍貨幣寬鬆潮和國內經濟壓力使市場對於進一步加大寬鬆的預期增強。但短期操作而言,四季度中國央行難有較大規模的寬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