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i's上市】從破產邊到收入衝破400億 「外行」舵手3招扭乾坤
美國百年牛仔褲品牌Levi's近日向美國證交會(SEC)申請上市,自1985年私有化逾30年後,有望再次登陸紐交所。
說起這間逾160年歷史的牛仔褲巨頭,發展過程當然不會一帆風順,2003年更曾陷破產邊緣。公司之所以能夠載譽歸來,不得不歸功於現任行政總裁Chip Bergh。這位由寶潔(Procter & Gamble,P&G)過檔的「外行人」,於2011年執掌Levi's 帥印後,在商業策略上採取了3招令公司「起死回生」,去年收入高達435億港元!
早年上市後私有化 2003年陷破產邊緣
1853年,Levi Strauss在美國加州創立「Levi Strauss & Co」,於1873年取得牛仔褲發明專利,並在1971年申請上市,集資大約5,000萬美元。然而,好景不常,掛牌後股價隨利潤下滑。1985年Levi Strauss後人及管理層,斥資17億美元將公司私有化及退市。
其後,Levi生意漸有起色,但仍是靠Levi's最熱銷的經典牛仔褲系列──501系列為首的產品,撐起近9成收入。1997年高峰時期整體收入升至71億美元。然而,隨之興起的運動休閒風,又把這家牛仔褲巨企打沉,銷售額於5年內下跌逾4成。2003年Levi's更因債務問題,一度陷入破產邊緣。
直至現任行政總裁Chip Bergh於2011年,由消費日用品巨頭寶潔集團(P&G)加盟後,公司才漸漸重上正軌,去年收入重返50億美元大關,達到55.8億美元﹙435.2億港元﹚,但究竟他用了什麼方法,將這家「百年巨店」從谷底拯救出來?
策略一、「逼瘋」財務部 以掌握公司核心盈利來源
「外行人」Bergh上任後首個任務就是深入了解品牌銷售情況,找出「病因」。據外國傳媒《Quartzy》報道,他自爆上任後半年,幾乎把財務部「逼到發瘋」,目的是要了解每項業務的營運狀況,掌握公司那些業務賺錢,那些業務蝕錢,那些業務增長,那些業務倒退,以便盡量擴大獲利業務的版圖。
透過分析,他發現Levi’s 及副牌 Docker的男性牛仔褲是公司業務兩大支柱。而事實上男性的確是Levi’s最大的客戶群,男性產品佔銷售額近70%;另外他還發現美國、法國、德國、墨西哥與英國這5大成熟市場、以及首十大批發客戶是Levi’s最大現金來源,因此Bergh着手先穩定這些版圖,他於《Quartzy》的訪問中直言︰「若果這些業務根基健康發展,可以為公司帶來更多的現金,以開發其他業務。」
策略二、開創實驗室 決心搵「女人錢」
穩定根基後,Bergh下一步就是確立潛力大但表現不似預期的產品——上衣及女性服飾。其實,早於1934年,Levi’s已推出第一款女性藍色牛仔褲;到2013年,Bergh決定重塑女性品牌,推出專門用於設計、研究及創意開發的Eureka創新實驗室,針對女性產品進行研究。
Bergh當時接受《Quartzy》訪問時,直言創新實驗室任務是開發牛仔款式,例如吸引喜歡具彈性瑜伽褲的女士,「現在我們擁有超柔軟及有彈性的牛仔布,這是推動過去幾年女性業務達雙位數增長的主因」。
為進一步吸引「眼球」,公司找來歌手Alicia Keys任女裝代言人。這一系列的舉動亦似乎略有成效。招股文件提到,頂級及女裝市場仍有很大發展空間,而男士產品淨銷售總額佔比由2016年的76%,持續下調至去年的69%;女性產品銷售亦已連續10個季度有增長,反映Levi’s開拓女性市場的策略奏效。
策略三、利用DTC銷售增加利潤率
零售品牌經常處於「矛盾」局面,如果與批發商合作,可藉低成本增加銷售點,但利潤就需與批發商分享,但如果選擇直接銷售,利潤率雖然上升但較易受舖租或人力等成本影響。
不過Bergh卻非常看重直接銷售,他相信這種方式比透過與批發商合作,可擁更多控制權及更高的利潤率。因此,公司DTC(Direct To Consumer)渠道收入佔比,由接手時約兩成大幅增至去年的35%。
翻查資料,Levi's的DTC業務,去年第4季淨收入增長13%,全年則上升18%,增幅正是歸功於零售網絡擴張,以及在線業務的增長。僅於去年Levi’s就開設74個新零售店,其中包括11月在紐約時代廣場開設、面積近17,000平方尺的多層旗艦店。目前,公司經營近3,000間自家零售店,並在全球有約50,000個銷售點;至於批發業務方面,在美洲和歐洲的增長動力下,全年相關淨收入增長亦達11%。
Chip Bergh令Levi’s「死裡逃生」,但目前市場競爭激烈,如何通過不斷創新,尋找新的突破點,維持「牛仔褲」的市場地位,或會是他以及其接班人未來的工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