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增持】從珠寶業轉戰電動車業 力世紀值博率逐點解構

撰文:區嘉俊
出版:更新:

已退休的長和系前主席李嘉誠,近日出手再「做刁」,說的是他有份投資、前年轉型從事電動車業務的力世紀﹙0860)。近日,李嘉誠旗下維港投資負責人周凱旋,斥資近3,900萬元增持力世紀,持股比例升至5.6%,帶動關聯人士李嘉誠的持股比例亦升至8%,再次引起市場關注。

李嘉誠再出手「做刁」,增持從事電動車業務的力世紀的股權。(資料圖片)

這間獲誠哥「祝福」的公司,最近公布了全年業績,虧損由去年同期的7億元,收窄至9,410萬元,當中為投資電動車業務,首次動用逾8,000萬元於研發成本上。雖然「電動車概念」對於投資者來說十分吸引,再加上有誠哥大手「加持」給予信心,但在考慮是否「上車」前,不妨先由以下四個方面了解該公司。

力世紀官方網站上,處處可見公司對於發展電動車業務的願景。(力世紀官網截圖)

收入篇︰仍依賴「老本行」珠寶鐘錶

本身從事珠寶鐘錶業務、前稱「奧立仕控股」的力世紀,近年因轉型發展電動車及獲誠哥加持而備受關注,公司在業績表內的行業概覽中,最先交代電動車全球銷售增長速度、官網首頁又標明「建設全電動化未來」的口號,可見力世紀對電動車業務的重視程度。

但理想歸理想,公司此次公布截至去年9月底止全年業績,期內收入7.17億元,雖按年升逾3成,惟主要收入來源仍然是「老本行」珠寶產品及鐘錶銷售,按年由4.41億元升至6.04億元,佔總收入逾8成。

另一邊廂,電動車銷售及提供工程服務收入只有約760萬元,佔總收入僅1%,反映電動車業務十劃仍未有一撇。

盈利方面,由於珠寶鐘錶毛利率下跌,加上公司購股權計劃令行政費用大幅上升,新增的電動車業務研發成本等,拖累公司未能扭虧為盈,但受惠其他開支淨額激減近8億元,上半年虧損得以大減。

力世紀早前公布2018年9月底止全年業績,期內收入7.17億元,按年升逾3成,但主要收入來源仍然是珠寶鐘錶銷售。(財報截圖)

股權篇︰李嘉誠持股升至逾7%

即使對業績未必感稱心滿意,背後明星級的股東組合卻可能是市場信心所在。公司前年獲香港首富李嘉誠、維港投資負責人周凱旋等重磅投資者入股,而最大股東則為公司主席何敬豐的堂兄何敬民,其為澳門前特首何厚鏵之子。

據港交所披露權益資料顯示,李嘉誠於2017年9月增持力世紀至逾5%申報股權門檻後「添食」,同年10月以每股1.6元購入1億股,手上持股升至7.26%。

到了去年12月,維港投資創辦人、李嘉誠基金會董事周凱旋亦因超過5%的股權門檻而要首次申報,以0.51元買入7,647萬股,持股比例增至5.6%;估計由於李嘉誠是關連人士,他持股比例亦因而升至8.06%。

不過,有須要提醒,誠哥身家「厚實」,以昨日﹙15日﹚收市價0.435元計,該批貨市值僅2.12億元,對誠哥而言連「皮毛」都稱不上。

維港投資創辦人、李嘉誠基金會董事周凱旋上月增持力世紀,持股比例升至5.6%,超過5%的股權申報門檻。(視覺中國)

資產篇︰商譽、「應收貸款」金額龐大

因此,力世紀「值博率」應還回基本步。以昨日收市價計,目前該公司市值27.47億元, 相對於公司資產淨值40.35億元,市賬率﹙PB)約莫0.68倍,叫做有折讓。而且,公司有2.5億元淨現金,負債低,但有數點要留心。

公司商譽由2016年只有2,955.5萬元急升至去年9月底的14.9億元。翻查資料,集團於2017年斥資9億元收購日本電動車製造商GLM業務,產生近13億元的商譽。

與此同時,集團亦有近9.5億元的「應收貸款」,相當於市值近三份之一,去年為力世紀帶來7,161萬的利息收入。翻查資料,公司早於2015年開始沾手借貸業務,起初金額約2億元,並按每年介乎12%至21.6%的合約率收取利息,管理層似乎「食過番尋味」,至去年9月底應收貸款已升至9.5億元,有持續上升趨勢,若貸款額佔比愈來愈高,須留意會否有壞帳風險。

力世紀於2017年斥資9億元收購日本電動車製造商GLM業務,產生近13億元的商譽。(GLM官網截圖)

轉型篇︰去年大舉進軍電動車市場

公司涉足電動車行業的雄心無容置疑,前年7月起進行一系列的收購和投資,包括入股日本的GLM,持有Divergent約30%權益及EV Power約36%權益。去年度,公司發展電動車業務的研發成本達到8,780萬元。

去年5月,公司與上海聯和在上海成立合營公司,預期會使用3D印刷技術建立年產能不少於10,000輛電動車之生產線。9月,公司則與一間國有企業成立另一間合營公司,在中國從事電動車電池回收業務,如報廢電動車電池拆解循環利用等,預期會在中國臨近電動車普及率高的地區興建多間回收廠,建立完善電動車價值鏈。

誠哥加持、電動車概念看似吸引,事實是公司目前未能扭虧為盈,電動車業務何時及可以帶來多少盈利仍是未知數;另一方面,在全球經濟放緩下,公司的珠寶鐘錶銷售業務可能有下行風險,「本業」欠缺驚喜,電動車發展潛力有待發掘,貿然入貨或者要等候頗長的播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