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來港上市「響頭炮」 港股迎新經濟股上市「超級周期」

撰文:何敬熹
出版:更新:

阿里栽樹、小米乘涼。2014年,阿里巴巴因同股不同權未能來港上市,轉陣至美國。一石激起千重浪,港交所積極推動上市改革,最後於今年4月30日起開始接納同股不同權的公司上市。改革之後,第一個遞交申請的便是小米集團,外界相信小米估值將高達1,000億美元,將會是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後全球最大的IPO。對港股市場來說,小米上市只是開始,更多新經濟股份,將陸續有來。

港交所推行上市改革後,成功吸引小米申請來港上市。(資料圖片)

上周一(4月30日),香港新修訂的《上市規則》正式生效,同股不同權、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等新經濟公司終可於港交所申請上市。兩日後,備受市場注目的小米集團正式提交IPO申請,成為上市條例規則修訂後第一家申請上市的同股不同權公司。

小米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供應商,旗下除了手機外,還有其他消費電子類產品、媒體和線上金融等業務,是冒起得最快的內地新經濟公司之一。相較下,其他中外的科技巨頭為實現千億元營收,華為用了21年、蘋果用了20年、騰訊與阿里巴巴用了17年、Facebook用了12年、Google用了9年,而小米則僅僅用了7年。

據招股書顯示,小米去年總收入達1,14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升67%;經營利潤為122.2億元,按年升2.2倍。不過若按國際會計準則計算,因為公司有一批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令小米錄得近439億元的虧損。內地媒體引述知情人士表示,小米當前估值至少有700億美元,料IPO後小米市值很大機會超過1,000億美元。市場人士指,這將是香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IPO,同時也有望成為今年全球最大型的科技新股。

透過雙重股權架構,小米創辦人雷軍將成公司絕對「話事人」。(中新社)

雷軍成小米「絕對話事人」

不少人着眼小米上市後,將造就多少富豪。小米創辦人、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雷軍持有逾28%股權,有傳媒推算若小米上市後估值突破1,379億美元,雷軍將會一舉超越現時的中國首富馬化騰,問鼎首富寶座。而且因為很多早期的小米員工也持有小米期權,坊間盛傳小米上市後「前100號員工都有可能成為億萬富翁,前1,000號員工則可能身價過千萬」。香港股民當然也是熱切期待中,寄望這隻股票可上演股王騰訊當年的升值奇蹟,令自己成為小米上市的受惠者之一。

可是,小米來港上市的意義,並不只是誰賺多少錢那麼簡單。小米以同股不同權結構申請來港上市,是香港上市制度一大里程碑,預示港股市場步入「新經濟」的年代。按照新制,小米公司股本將分為A類股份和B類股份,對於提呈公司股東大會的任何決議案,A類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0票,而B類股份持有人則每股可投1票,只有極少數保留事項有關的決議案投票除外。這代表雷軍在上市後只須最少持9.1%特殊股權,即可擁有小米的控股權。

據招股文件顯示,雷軍持股比例為31.4%,如計入員工持股計劃的期權池,則他的持股比例為28%。通過雙重股權架構,雷軍的表決權遠超過50%,為小米集團的絕對「話事人」。早前盛傳小米遲遲未上市,為的正是管理層不希望上市後,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而恰好香港的上市改革生效,終於容許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自然成了小米上市的一大契機。阿里巴巴當年欲來港上市卻因港交所不接納同股不同權而「過門不入」,這次小米終於成功以同股不同權的架構,作為新經濟的代表,於港股「登堂入室」。

小米管理層強調小米是一間「互聯網公司」。(路透社)

小米不只賣手機 瞄準互聯網

雖然手機業務是小米現時的旗艦,但明顯小米野心不止於手機市場。雷軍將小米定義為「互聯網公司」,強調小米手機的盈利模式在於今後的軟體應用,而非單靠賣手機賺錢,所以小米手機都是按成本價出售。最近小米亦公布,董事會通過提議由2018財政年開始,承諾每年整體的硬體產品銷售淨利潤率將不超過5%,若超過5%便會將多出的盈利以合理方式回贈予用戶。

小米稱,遊戲、廣告、線上影片、線上文學和互聯網金融服務等服務為小米帶來可觀收益,預計到2019年,網路服務業務的收入佔比將超過硬體收入。小米明顯已跳出一間傳統普通製造業公司的發展路徑,說是內地新經濟發展的一員「大將」,相信沒有太大疑問。

上市改革後,港股IPO市場將步向新階段。(視覺中國)

科技股上市「超級周期」

當然,也有部分人認為,小米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請前,提出小米硬體業務綜合淨利潤率不超過 5%,不完全是小米對用戶的承諾,更多是對資本市場的表態。因為現時市場對小米上市估值仍有分歧。如果用手機製造商的估值去衡量小米,即使是全球最成功、利潤最多的蘋果,現時的市盈率(PE)都只是16倍左右,難以支撐部分人預計小米可達千億美元的估值。不過如果以互聯網企業的標準來評價, 騰訊和百度市盈率動輒逾30、40倍計,估值明顯比蘋果高出一大截。小米假如希望外界認清自己是一間互聯網公司,而不是靠硬體業務賺錢的傳統製造業公司,希望獲資本市場更高估值的肯定,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香港過往堅持不接納同股不同權,錯失了阿里巴巴和不少新經濟公司。有投行預計,未來兩三年是科技相關企業的超級上市周期,總估值或超過5,000億美元。這次上市制度的撥亂反正,小米落戶,是一個全新的開始,未來有望吸引更多科網公司和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豐富港股市場的多元性。

上文節錄自第110期《香港01》周報(2018年5月7日)《小米來港上市 港股新時代揭幕》。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