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首屆香港創科展|學界創科人才跨界對談 挑戰現狀成就未來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創新科技成為全球熱話,為了增加競爭力,近年香港中小學界亦積極推動創新科技相關的學習體驗。由香港創新基金舉辦的首屆香港創科展,主題為「大想頭 齊創新」,將展出由120隊參賽入圍的中小學師生隊伍研發及設計的成果,分享對生活的創新意念,鼓勵年輕人一展創意,應用創新科技於解決日常生活難題。
攝影:黃寶瑩

左起:陳瑞祺(喇沙)小學蔡濱駿同學、荔景天主教中學司徒元皓同學、原香港數碼港主席及香港創科展評審委員林家禮博士、香港創新基金及信和集團創新聯席董事楊孟璋先生、萬鈞伯裘書院陳俊明同學、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關恩莛同學。

為全方位培育新一代創科成就,香港創新基金主席黃永光先生指出:「香港創新基金一直深信創科人才必須從小培養,今年正值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五周年,我們很高興透過舉辦首屆香港創科展,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他們的發明和創意的平台,藉此推動學校、老師與學生攜手成就無限創意,不但令年輕人對未來充滿希望,亦可為香港未來發展,為配合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作好準備。」

為推動創科生態系統發展,同時鼓勵年輕一代,兩位來自創科界的翹楚,原香港數碼港主席及香港創科展評審委員林家禮博士及香港創新基金及信和集團創新聯席董事楊孟璋先生,特意與四位中、小學生:萬鈞伯裘書院陳俊明同學、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關恩莛同學、陳瑞祺(喇沙)小學蔡濱駿同學和荔景天主教中學司徒元皓同學輕鬆相聚,大談創科理念、趨勢與看法,解鎖更大的創科成就。

不懼挑戰 走一條沒有走過的路

做人最怕一成不變,創新科技更是不能不變。正因全球對科技的重視,造就創科專才崛起,香港的創科事業愈來愈受政府、商界、學界和民間的支持。林博士說比起以前透過傳統方法學習,如今的人工智能、大數據讓學習過程更豐富、便利。「創新科技從多方面改善民生經濟,無論醫療保健、金融服務、文化藝術、娛樂旅遊、教育學習以至交通出行,讓各行各業更具競爭力及發展機會。」

楊孟璋先生指香港雲集不少國際人才,香港要成為國際創科中心指日可待。

從來好奇心總會讓人走得更遠,楊孟璋先生分享,想於創科路上突破界限,除了積極求知,更重要的是不怕失敗,堅持嘗試。「在嶄新的創科領域中,同學們應該保持永不自滿、持續學習和進步的心態。挑戰現狀,利用新科技提升現有的價值,香港要成為國際創科中心指日可待。」

創新求變精神 打破自己界限

香港很多傳統父母都希望子女成為四師(律師、醫師、建築師和會計師),進入數碼年代,要成為智慧市民,就要從小培育。近年各類創科培訓及比賽大行其道,其實學生又如何發展自己的創科之路?

楊孟璋先生寄語年輕人投入創科事業,應該勇於嘗試,不懼挑戰。

關恩莛同學認為在初中STEAM課程,當中的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為她奠下創科重要的基本功,升上高中後參加同類型的比賽時,再學習不同範疇的科技,就更加融會貫通。司徒元皓同學指現時網上有很多學習途徑,可以利用大數據反覆研究,更有效制定最合適的學習方案。

研發過程中總會經歷失敗,陳俊明同學說,遇到挫折時不必急於突破,反而是要從中學習,並加入新元素去解決問題,突破自己;蔡濱駿同學補充說,有時靠自己單一的力量未必足夠,利用團體的力量互補長短,更可發掘事情的另一面。

雲集國際人才 成就國際創科中心

推動創科生態系統並非一朝一夕,楊孟璋先生對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非常有信心。「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平台,不少人才來自世界各地,互相交流,互相進步,發展出更多元的創意科技。」他亦寄望年輕一代可以把握機會,擴闊視野探視世界,信和集團同時配合政府的政策,致力培育新世代對創科的興趣。

林家禮博士認為香港極具優勢發展創科產業,更是最有前途及發展最快。

林博士認為本地的創科產業有很多優勢,香港置身大灣區,是最有前途及發展最快的灣區,比三藩市、東京及紐約灣區有過之而無不及和得天獨厚。「在資源投入、民間支持、政府動員及社會各界合作方面,更屬前所未見。」香港要保持開放、開明的文化,吸納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人才及科技公司落戶香港,才可以進一步提升香港的戰略地位。

香港創科展
展覽日期及時間︰
2022年6月25日(星期六),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2022年6月26日(星期日),上午10時至下午5時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展覽廳3G

(資料客戶提供)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