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KODW】5C視覺導航 解讀導航系統設計

撰文:王玥晨
出版:更新:

每次旅遊到達一個陌生城市,最初總會茫然找不到方向。但臨近旅程尾聲時,腦海內已經記住了街道的大概模樣,構建了一張印象地圖。其實我們接收空間資訊的習慣,與導航系統的設計息息相關。路牌是指引方向的重要導航工具。清晰的指示不單能協助大家立即找到方向,更能整理複雜的路面資訊。如何設計可靠的城市導航系統,背後大有學問。

來自荷蘭Mijksenaar Wayfinding Experts的Fenne Roefs,既是設計師,亦是心理學家。該設計工作室曾經為機場、公共交通系統、停車場、醫院、辦公室等各種場所設計指路標誌,擁有逾35年設計導航系統的經驗。

Fenne Roefs擁有逾35年設計導航系統的經驗。

可靠性是首要元素

視覺導航設計首要講求可靠性。「視覺導航系統在任何空間,都像一條鐵鏈中的The Weakest Link,是最脆弱的部分,亦是把所有東西串連起來的一環。假如視覺導航設計得不夠好,所有事情就會瓦解。」Fenne表示。

她以五個「C」概括出視覺導航的五大要點:

1. Clear 清晰:它是否清楚易懂?
2. Comprehensive 綜合:它是否能化繁為簡?
3. Consistent 統一:它是否從頭到尾都貫徹可靠?
4. Conspicuous 易見:它是否易見及可讀?
5. Catchy 奪目:它能否引起注意?

Fenne分享到Mijksenaar的設計原則是「Build on what's good」。視覺導航設計不會隨便創造新的規矩。因為有些定律的出現,背後固然有它的因由。例如黃色是奪目搶眼的顏色,他們就不會輕易轉變,盡量把好的傳統保留。

「視覺導航的終極目標是將人與地方連繫。優秀的視覺導航設計應該配合人的本能和常識,aim to be ignored。當你沒有察覺它的存在,而又在使用它時,那就代表它成功了。」

令人心領神會的導航系統設計

自然導航設計(Natural wayfinding)令用家毋須刻意思索,本能地立即理解和接收到訊息,找到道路方向。優秀的都市規劃正正能讓人輕易辨認出整體城市區域分佈。

導航設計的首要法則,是以簡單的語言和圖標簡化資訊。而當中顏色就是重要工具:鐵路圖的顏色能幫助我們分辨鐵路路線,不同路標系統亦可以用不同顏色分辨。顏色配搭亦有金科玉律:路牌的底色和文字需要有強烈的對比;紅色一般代表危險和禁止,綠色則代表安全或緊急出口等。我們亦要留意建築物環境的整體色調,例如在一個米色牆身的建築內,就要避免用米色的字,因為並不顯眼。顏色可以讓資訊更顯眼和易讀,但我們卻不能單憑顏色作為獨立的指示。

導航設計的首要法則,是以簡單的語言和圖標簡化資訊。(© Mijksenaar wayfinding experts)

城市可讀性:構建印象地圖

城市可讀性(City legibility)的概念源自美國六十年代的都市規劃師Kevin Lynch。他認為人們會在腦海中構建城市的印象地圖(mental map),當中包括了五個元素:路徑(Path)、邊緣(Edge)、區域(District)、地標(Landmark)和樞紐(Node)。你會沿著路徑(Path)探索和體驗城市;而不同區城(District)會有邊界(Edge)分隔;樞紐(Nodes)會將不同部分連結,你亦會在樞紐選擇路向;地標(Landmark)可以是建築物或天橋等,從遠處可以看見。

Fenne指出:「要讓一個城市可讀,這些個別元素都一定要容易辨認,並且井然有序。我們就能在腦海中建立一張印象地圖,把我們吸收到的環境資訊,以有條不紊的方式儲存其中。這個印象地圖由周邊環境塑造出來,但同時亦會反過來影響我們在該環境中的行為。」

易於辨認的個別元素,增加城市可讀性。(© Mijksenaar wayfinding experts)

印象地圖給予我們安全感,讓我們能自信地探索城市。同時,它亦提供了溝通基礎,讓我們交換對於城市的認識,並且讓體驗更深刻。建立印象地圖一般有三個步驟:

(1)辨認城市中不同元素,例如旗杆、鐘樓、海港等

(2)連繫不同元素,例如記住鐘樓就在海港旁邊

(3)賦予地點應用及價值,例如在旗杆位置等人,或者在那裡有過美好回憶

以後大家在城市中穿梭遊走時,不妨留意導航系統怎樣給你指引路向,以及自己怎樣認路和辨認城市的空間。

今年的KODW 「設計『智』識周」將於6月再與大家見面,如果想繼續探討設計與我們生活的關係,同時享有早鳥優惠,可到http://kodw.org/hk了解更多並進行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