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創業培育計劃:真心培育 還是為做而做?
特首梁振英今天發表任期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終於第一次認真提及發展「時裝創業」。事實上,政府一直有向設計界注資,2013年施政報告中為「創意智優計劃」(即「創意香港」)注資3億元,今年再向「創意智優計劃」額外注資4億元,並「資助創意產業發展」、「加強推廣本地時裝設計和品牌」。看似銳意支持,但這份施政報告對香港時裝界而言,是否有實際幫助?
隱藏的魔鬼細節
這次政府提出的「時裝創業培育計劃」早有先行者-2002年首次推行的「設計創業培育計劃」,至今14年,每位入圍設計師除了均獲50萬元資助外,他們亦需要在計劃兩年內為自己品牌大展拳腳。乍聽似是厚禮,但據一名不願意公開姓名、曾參加「設計創業培育計劃」的時裝設計師透露,計劃當中有許多「魔鬼細節」:
「參加者要先寫一份非常詳細的proposal,內容主要是陳述兩年內要如何賺得一定數目,又或者會有多少店舖售賣品牌的產品。參加後亦會定期有人來檢查『進度』。而預支50萬元當中,有一部分已經被『事先分配』,例如計劃頭一年可免去位於創新中心studio的租金,但其實免租租金是被計算入50萬之中;又例如我們要自費參加培訓課程,之後只能取回八成學費,七除八扣下,其實所餘不多。如果無法滿足特定條件,例如上足堂、交足錢,計劃資助隨時會被中止。」
真心支持 還是為做而做?
對初入行的時裝設計師來說,最大期望當然是希望能夠在這個計劃內,掌握如何在有限資源下開展自己生意的要訣,但曾經參加有關計劃的設計師卻認為,計劃發揮的作用不大,所提供的營運課程也沒有什麼參考作用。而兩年的期限,對於品牌的長遠發展亦不見得有大幫助。政府宣佈再撥四億予「創意智優計劃」,旗下的 “CreateHK”是時裝品牌與組織能夠最直接申請的資助基金;一直不缺錢的政府卻欠奉全盤計劃與方向,對於行業的實際操作、新晉設計師的切實需要,也是一知半解。多年來的撥款,難免予人為做而做之感。
這位設計師的例子絕不是少數例子,無法在計劃中一展所長的大有人在,其他本地設計師的期望和落差又如何?
Kenax Leung(本地品牌Kenaxleung Studio創辦人)
「希望有更多贊助,可以投放在市場推廣及培訓本地技術人員(Product Development)上,幫助本地品牌小量生產服裝。」
Kurt Ho(本地新晉設計師)
「希望香港可以出現像韓國的「人人商場」(Ssamziegil),有整幢大樓給予時裝設計師在裏面開studio、搞workshop、開舖。」
Cecilia Ng(本地品牌 nudité 創辦人)
「希望政府在撥款提供支援時,會考慮建立一個系統較完善的組織,以幫助本地設計師與世界各地Trade Shows接洽為己任,方便他們出國交流的同時,可以爭取在外國曝光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