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動畫師的繪本夢:畫出香港自然故事

撰文:梁蔚澄
出版:更新:
香港有很多美景,能忘了城市的繁囂,感受生命的脈動。
繪本創作家 呂朗婷
阿朗成為全職藝術家之時,已用大自然、生命為創作題材。(潘思穎攝)

香港除了高樓大廈,霓虹燈海外,還有什麼別緻誘人的風景?我約了今屆「香港圖畫書創作獎」的佳作得主呂朗婷(阿朗)出來一遊香港濕地公園。此刻她一身土色系的輕便裝束,配備背囊、望遠鏡,再戴上墨鏡,酷得像個導遊一般。我笑她未免有點專業,我們都只是閒逛而已,她卻輕輕一笑,認真地回答我:「我真的曾在這裏做義工啊!現在剛開門,比較少遊人,帶你去看一些景色吧。」原來她除了是個全職動畫師外,閒時畫繪本,更曾是個濕地公園義工,令人好奇她還有什麼身分?

看見雀仔站在樹枝上,阿朗亦會提示我們雀仔的位置。 (潘思穎攝)

去做義工了解大自然

「你聽到小鳥在唱歌嗎?」、「這是彈塗魚」……

阿朗此刻熟練地介紹着每個地方、每種動植物,看見她興致勃勃地訴說着,不禁令我想起她的得獎作品《小種子會飛往哪裡》都是以大自然為題,以植物及鳥為主,我問她喜歡鳥類嗎?「我自細已經看Discovery channel,覺得雀仔好優雅,而它的翅膀和腳好脆弱,身型同一般獅子、老虎等哺乳動物不同,所以我覺得在整個組合之下看來,雀仔是優雅組,昆蟲是古怪組,獅子、老虎是典型組。」她笑說,2至3年前到濕地公園做義工不是為了畫繪本,而是想了解多一點大自然及生態的知識,又可以沉浸在自然的環境中不斷學習。

我看見她的參賽繪本樣版都是手繪為主,再用木顏色上色。這些步驟已覺很費功夫,如想修改原圖,亦很花時間,甚至可能需要重畫。平日會怎樣分配時間?她說上班時,亦盡量同時構思故事,有時會帶畫簿、有時帶A4紙去畫下當刻想到的情節。但這樣的繪畫功力及心機是從可而來?

阿朗的作品主要用木顏色作素描及上色之用。(潘思穎攝)

用圖畫說故事傳意更廣 轉戰繪本創作

阿朗,還有另一個身份,就是一名視覺藝術家,她於2006年中文大學藝術系畢業後,一直投身藝術創作,作品題材以大自然、生命和情感為主,如她會利用魚骨做雕塑、貝殼和玩具士兵等做立體的作品。後來,她發現這樣的創作及藝術是對香港市民來說有點深奧,加上接觸面並不廣。再者一張畫、一個作品當中可包含多個訊息,但大多時,觀賞者都是望一望個畫面及看一看藝術家的風格,不會細緻地閱讀當中的訊息。

這才發覺自己並不滿足於這樣的表達方式,她不斷思考怎樣的方式才可表達更多深層的意義,最後她發現,書就是她探索及追尋的媒介。2009至2010年左右,她看了很多有關環境保育的書,恰巧她一直以來也是想講生命的故事、對生存的渴望及大自然的故事。

平時會覺得藝術可以拖住先,但當有事情觸動我時,便會好想表達,好想畫畫,用說故事的方式表現當時的感受。
繪本創作家 呂朗婷
阿朗希望能提供一個私人的空間,讓讀者在書中享受她所描繪的大自然的旅程。(潘思穎攝)

思念的朋友 促成一個繪本的誕生

《小種子會飛往哪裡》本身包含了阿朗自身的成長經歷,故事中的「我」很喜歡板根,雖然別人說香港公園內的板根樹是假,但卻對植物感到好奇、得意。於是,她去馬來西亞觀看不同的動植物,回到香港的米埔後,才發現香港的美,也找回媽媽小時侯買給她的動物名信片是出自英國畫家之手,「我」感覺很微妙,原來在兩、三歲時已種下對大自然喜愛的種子,最後她甚至與那位畫家聯絡。阿朗說:「我覺得這個生命過程好正,想用這故事去啟發更多的人。畫家留下的畫作啟發了我,探索大自然之餘,我又重新探索自我及大自然與人類的關係。那顆小種子會繼續去旅行,繼續不停探索。」

這是阿朗由兒時起一直儲下來的那位英國畫家所畫的名信片及書籤。(馬熙烈攝)

其實阿朗一直已想好故事的,不過令她下決心完成整個創作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她一位患了癌症的朋友,她鼓勵阿朗完成繪本。遺憾的是雖然只餘數張稿件,可是他病情急轉直下,最後亦沒有看到她的佳作。阿朗說:「對我來說,每一次比較密切的人過身時都好想做創作,平時會覺得藝術可以拖住先,但當有事情觸動我時,便會好想表達,好想畫畫,用說故事的方式表現當時的感受。」

如今阿朗除了繼續上班外,同時繼續繪本創作,亦希望《小種子會飛往哪裡》能在市場上面世,讓更多人重新發現大自然的美,原來近在咫尺。

阿朗以木顏色油出《小種子會飛往哪裡》中米埔的景象。(馬熙烈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