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廿四節氣】小寒晴暖預示來年氣候 廣東傳統糯米飯做早餐
經過今年入冬最凍的一周後,天氣連日回暖,明天周六更是近日最和暖的一天,最高氣溫達23度,卻原來同時是廿四節氣中的小寒,標誌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最寒的日子反而最暖,是因為節氣失靈?還是香港南方的天氣大不同?
聖誕節前經過冬至之後,接著就進入冬季倒數第二個節氣小寒,也是一年廿四節氣中的第廿三個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285度,而小寒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氣。而在這個凍天氣下,身體血氣運行會減弱,身體甚至較易出現一些痛症,大家要盡量避免晚睡,同時也要避免頸、背等地方直接吹風受寒。(按此閱讀:【天氣.廿四節氣】小寒身體易有「痹證」)
小寒三候大雁率先北遷
民間諺語有云:「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從字面上理解,大寒冷於小寒,但在氣象記錄中,小寒卻往往較大寒冷,可說是全年廿四節氣中最冷的節氣。而中國古代將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在北方,此時也可見到喜鵲,它們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築巢;第三候「雉鴝」的「鴝」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
而小寒天氣的晴暖,同時也被視為預示著第二年氣候的狀況,如「小寒大寒寒得透,來年春天天和」、「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小寒無雨,大暑必旱」等;在北方小寒平均氣溫一般在負5度左右,較極端下最低溫度可在負15度下,而東北地區就會錄得負30至負50度的極寒冷氣溫。香港天文台資料就顯示,本周六北京氣溫將介乎負7度至0度;哈爾濱就預計為負21至負12度。
北方吃臘八粥農夫忙收割
北方嚴寒,在這個節氣中,北京就有一項重要的飲食習俗,便是吃臘八粥,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有調脾胃、補中益氣、補氣養血、驅寒強身、生津止渴的功效,不僅補身、更加暖心。
而在南方,南京人一般會煮菜飯吃,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板鴨丁,再撒上一些剁碎的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而更南方如廣東就會吃糯米飯,而且是在早上吃。
對於從事務農工作的農夫來說,小寒就會很忙,因為要開始採收在稻子收割後才種植的雜糧或蔬菜,如金針、茼蒿、冬筍與包菜等,另外也是洛神花盛開之時,可以做成洛神花茶,酸甜外更可降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