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天氣預報】玉兔周五接近三件事你要知 預測天氣靠人工智能
超強颱風「玉兔」早前看似來勢洶洶,雖然沒有任何預測顯示它會直撲香港,但由於它的威力足以問鼎年度風王,所以大家都擔心它成為「山竹二號」吹襲香港。踏入本周初,雖然「玉兔」現時的移動路徑仍有很多變數,但情況似乎已較為明朗,幾乎可以肯定它在今天登陸呂宋後將進入南海,然後頗大機會拐彎向東北移動,且因為會遇上東北季候風而令其強度減弱,所以大家仍要密切留意其動向。
天文台預測,香港今天大致天晴,早晚較涼,日間非常乾燥,天文台並於早上6時發出紅色火災危險警告,展望未來一兩日同樣早晚較涼及日間非常乾燥,但在本周後期,大致多雲,風勢頗大,並會有驟雨。
天有不測風雲,隨着科技進步,預測天氣不再像古時單靠望天、望海、望星等方法,而是有精密的儀器配合,現時天文台預測天氣變化,除了有科學主任的人腦及超級電腦作模擬計算,其實還會有人工智能參與預測,究竟人工智能在天氣預測工作上,又可以如何幫忙呢?
玉兔入南海後減弱為熱帶風暴
天文台表示,在上午5時,已減弱為強颱風的「玉兔」,正集結在馬尼拉之東北偏東約680公里,預料向西南偏西移動,時速約18公里移向呂宋。而根據最新路徑圖預測,「玉兔」未來數天會先繼續西行,吹襲菲律賓,將進一步減弱為颱風級並進入南海,至周三可能進入香港800公里範圍,之後「玉兔」會拐彎向東北移動,或於周五闖入400公里警戒線,惟屆時「玉兔」會再減弱為強烈熱帶風暴。
中國中央風象台的颱風今早發出的預報亦有類近預測,指「玉兔」已在28日夜間由超強颱風級減弱為強颱風,其現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5級,將以每小時15至20公里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動,逐漸向菲律賓以東海面靠近,強度略有減弱,然後會穿過菲律賓呂宋島北部,於30日下午到夜間進入南海東部海域,再逐漸轉向偏北方向移動,移速減慢,又預料「玉兔」在南海於本周末進一步靠近廣東沿岸時,最終會減弱為熱帶風暴。
歸納各方預測,似乎「玉兔」本周的變化,幾乎有三大關注點,包括第一,「玉兔」必然會進入南海;第二,之後在南海會轉向;以及第三,屆時會因為遇上東北季候風補充而令其威力減弱。
香港天氣方面,天文台預測今日天晴,早晚較涼,今早清晨市區最低氣溫只有約21度左右,翻查紀錄,清晨時多區更只得20度以下,其中打鼓嶺及上水,更分別只有14.3度及15.2度,西貢北潭涌更只得13.2度。而今日日間非常乾燥,相對濕度介乎百分之30至65之間,天文台已於早上6時發出紅色火災危險警告,而日間最高氣溫約28度,吹和緩東北風。展望未來一兩日早晚較涼,日間同樣非常乾燥,但至本周後期,將大致多雲及有驟雨,同時風勢頗大。
近年愈來愈多市民對觀測氣象產生興趣,特別是留意颱風走勢,更不時希望挑戰天文台的官方預測,而民間亦有不同的觀測組織出現,彼此交流對天氣觀測的看法。而事實上,預測天氣,經驗與科學知識固然重要,但同樣需要依賴科技的幫助,而隨着人工智能(AI)的普及,原來天文台亦有使用AI來協助預測天氣。所以雖然天有不測風雲,幸好我們有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助天文台預測天氣
天文台科學主任、氣象學會副會長林學賢博士接受《香港01》專訪時表示,天文台現時有數套系統是跟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有關,例如內部有一個專業系統,能融合AI科技,「基本上我們每分鐘也會收到很多氣象數據,還有交通數據等,單就氣象數據來說,很難每秒也找同事去看,究竟數據有沒有問題,可能會有漏掉、看不到的,但AI能夠幫到我們。」
林學賢指,因為現在氣候轉變,溫度、雨量也有機會隨時破紀錄,系統就會作出設定,如在某段時間錄得的數據破了紀錄或數據有問題,就會在預報中心以文字顯示告訴預報員,包括數據可能有問題或已破了紀錄,以及在發生在哪一個監測站,以及破了紀錄多久等,「這些對我們運作上,及向公眾發表現在的天氣有什麼新進展也非常重要,這是在外國也實際上正使用的系統。」
對科學有認知的人,會知道天氣報告或天氣預測是很複雜的科學,也有些人以為預測天氣是件簡單工作,就像過去漁民年代,只是望天、望星,就能知道會否下雨,但其實可以由更科學化角度作出處理。
事實上,天文台現時在暴雨預報方面,便已是利用人工智能,「以前簡單的想法是看雷達相,兩張雷達相以人眼看,比較當時及6分鐘後的照片,以預測12、18分鐘後雨雲會去哪裏。現在已不用這樣,電腦利用雷達數據及其他收來的數據,會先作分析及外推告訴預報員,未來的15至30分鐘雨雲的發展是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