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禁森嚴被批開放性喪失後 清華大學宣布增加公眾參觀名額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近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內地著名學府門禁森嚴,被輿論批評是已與社會隔離,開放性喪失。不過1月1日元旦日,清華大學宣布即日起與北京大學師生實行互通,並增加公眾進校參觀人數,同時將探索工作日校園開放,逐步實現校園常態化開放。
清華大學通過官方微信等渠道發出公告,宣布即日起與交流合作緊密的北京大學實現師生暢行互通,校方將在當事人同意後,向對方提供身分證資訊核驗權限,逐步實現身分長期報備。而在資訊核驗權限互動前,清華師生員工可憑新版學生證、工作證、校園卡經過人工核驗進入對方校園。
清華還將提高周末、節假日社會公眾校園參觀可預約人數,由8000人增至每日1.2萬人以上,並將探索工作日校園開放,逐步實現校園保持常態化開放狀態。
近年來,北大、清華等大學需安檢才可進入校園,且對限制公眾入校人數。由於不滿出入校園要查證,認為大學自由出入天經地義,北大副教授李植更常直接跨過閘機欄杆就入校,多次與校門口警衛發生摩擦。對此,北大早前回應表示,在確保校內正常教學科研秩序的前提下,北大正在持續推進校園有序開放,適時調整政策,使進出校門更加便捷、快速。
《香港01》曾刊文批評,大學管理者認為不開放校園,就能把所謂的風險屏蔽在校園之外,但實際上這麼做的弊端會更多,等於將大學與社會進行了割裂,「殊不知,封閉意識就是這樣養成的,開放思維就是這樣消失的。這可是中國最令人神往的兩所大學,應該各方面引社會風氣之先的清華與北大」。文章認為,大學本身是不應該和社會脱節的,大學需要從社會上汲取養分,需要與社會溝通交流,對國民市民來說,進入大學參觀、與大學接觸的過程,本身也是提升國民素養的過程,二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