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醫學領域重要實踐 廣深專家完成世界首例「肝癌定向治療術」
目前腫瘤的化療是「全身化療」,即 「一個器官患病,所有的器官均需接受治療」,患者飽受化療毒副作用之苦,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無奈之舉。有沒有可能「哪個器官生病,只治療哪個器官」?近日,廣州、深圳兩地專家聯手完成了世界首例「肝癌定向治療術」,就是把有病竈的肝臟部分「隔離」出來後灌註數倍於常規濃度的化療藥。該手術的成功有望引領腫瘤化療進入「器官治療」時代。
讓腫瘤「斷供」縮小,創造手術切除機會
53歲的趙叔(化名)來自江西的一個小鄉村。今年5月開始,趙叔右上腹持續脹痛,體重前後掉了10多斤。5月26日,他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確診為肝細胞癌。
手術切除是肝癌的首選治療方法,但由於趙叔右肝腫瘤體積較大(最大直徑13厘米)且,伴有多發子竈和血管侵犯,直接手術切除效果不佳。專家團隊經多學科討論後,建議先進行介入聯合靶向、免疫抗腫瘤治療,希望腫瘤縮小後再進行根治性切除。
經3個療程的綜合治療後,趙叔右肝腫瘤受到控制,肝癌標記物甲胎蛋白也明顯下降,具備了一定手術條件。但是,要完整地切除腫瘤,剩下的健康肝臟體積太小,切除後發生肝功能不全、肝功能衰竭風險極大。
針對這種情況,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將手術分為兩期:一期手術將左右肝分隔開,將連接右肝的門靜脈結紮「斷供」;等健康的左肝「長大」後,再進行第二期手術將患病的右肝切除。這種手術方法存在風險。「一期手術分開後,病肝一側的腫瘤還是有活性的,在第二期手術之前腫瘤仍保留在體內,有轉移擴散可能。」中山七院普通外科湯地副主任醫師介紹。
給隔離「病肝」化療,實現「肝癌定向治療」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何曉順教授團隊2017年世界首創「多器官維護系統」,為離體多種器官創造接近生理條件的灌註壓、溫度、氧合及營養支持,可長時間維持離體器官的活力和功能。
這一技術過去多用於器官移植,有沒有可能用於趙叔的手術中?把腫瘤側肝臟「隔離」出來後,利用「多器官維護系統」進行養護,同步進行高濃度化療,可以滅活腫瘤,大大降低腫瘤轉移擴散和術後復發的幾率,同時保留健康側肝臟不受到高濃度化療藥物影響,實現「肝癌定向治療」。
這項手術史無前例。兩個團隊的專家經過大量的文獻查閱和反復多次的術前討論,製定了詳細的方案,對手術的計劃安排、實施細節、應急預案等進行了詳盡的推演,確保手術萬無一失。
9月14日上午,一期手術開始。由中山七院普通外科湯地、鄧剛、陳祖兵、唐亞軍組成的手術團隊首先進行了左、右肝的離斷和肝臟主要血管的遊離和暴露。
由中山一院器官移植外科鞠衛強、趙強和黃金波對右門靜脈和肝右靜脈進行插管並接入灌註設備,通過「多器官維護系統」維持右肝血供和活性,實現了右肝的「無缺血完全隔離」,並持續灌註2小時化療藥物滅活腫瘤組織。其中右肝內化療藥濃度最高達到外周血500倍。由於實施隔離灌註,手術結束時,外周血未檢測出化療藥物,證明高濃度化療藥物集中在荷瘤側肝臟。
10月11日,趙叔再次入院,CT掃描發現殘余肝體積由380ml增加到720ml,健康肝體積比例由31%增至58%,已經具備二期手術條件。10月13日,趙叔接受了二期腹腔鏡右半肝切除手術。
何曉順受訪時表示:「術後病理顯示,患者肝癌腫瘤完全被滅活了,腫瘤完全壞死,大大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另外,腫瘤接受了數倍於常規濃度的治療量,患者卻沒有出現任何惡心嘔吐、脫發癥狀,肝功能都是正常的,這說明他沒有遭受任何化療藥物毒副作用。」
10月25日,中山七院舉辦器官醫學研究院成立儀式。發布會上,何曉順指出世界首例「肝癌定向治療術」是器官醫學領域的又一項重要實踐,有望引領腫瘤化療進入「器官治療」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