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方艙醫院污水如何處理? 紫外線殺菌焚燒污泥多措並舉
在過去一個月,上海疫情備受各界關注,為緩解醫院的醫療壓力,上海市內興建多間方艙醫院。當前正處於疫情防控關鍵階段,上海是如何確保方艙醫院涉疫污水的安全處理呢?
《澎湃新聞》報道,為確保涉疫污水的安全處理,上海城投旗下上海環境集團水務事業部多措並舉,以「24小時照射、360°嚴控、850℃燃燒」處理污水。
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指出,新冠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在56℃的環境下30分鐘、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
疫情期間,上海竹園污水處理一廠通過增開1台1400 kW風機,提升聚合氯化鋁(PAC)用量30%,增加次氯酸鈉消毒藥劑用量20%,尾水全天候紫外線殺菌等專項應急措施強化消毒,確保最大限度殺滅污水中的病原微生物。
同時,陽晨排水公司增設污水收集前端溴氯海因藥劑投加裝置;竹園一廠通過污水處理過程中加蓋(罩)密封,並採取「生物濾池+預洗滌+離子氧氧化+除臭液活性吸收」多級除臭工藝;上海漾沁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漾沁環境)採用密封負壓系統,收集污泥產生的臭氣後再高溫燃燒,杜絕污水處理全流程中病原微生物通過空氣傳播的風險。
針對新冠病毒怕高溫的特性,漾沁環境採用「高溫乾化+高效焚燒」的污泥處理技術路線,採用180℃高溫蒸汽乾化,將污泥含水率降至40%以下,並在850℃下進行最終焚燒處置,徹底滅殺污泥中的病原微生物。
此外,水務事業部通過Rf-TP系統,採用「數理+機理」模型相結合的控制方法,實現污水總磷指標精準控制,實現出水總磷指標的精準調控,避免藥劑投加過程中人員與污水、污泥及設備直接接觸的可能性,大幅降低一線人員感染風險。
水務事業部更採用數字化巡檢設備提高工作效率。巡檢人員可通過掃描點位二維碼查看現場情況,自動執行設施日常巡查、記錄、監測、分析與監管等工作,與各點上位信息化系統形成無縫對接應用,滿足設施全生命週期的管理需求。
統計數據顯示,自3月15日至今,水務事業部已累積污水處理量5255萬立方米,污泥接收量6184噸,輸送水量756萬立方米,污水處理量相當於黃浦江日徑流量的1.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