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多間教育企業聲稱「無需上課包獲文憑」 實際恐涉作弊犯罪?

撰文:姜庚宇
出版:更新:

內地「學歷焦慮」未緩解的大背景下,「包過」、「包畢業」、「包獲文憑」的學歷提升廣告屢見不鮮。然而,一些宣稱「包過」的教育機構甚至沒有給學生報名入學,部分機構更是涉嫌違規違法經營、作弊等行為。

「學歷,不代表能力;沒有,卻處處受限」、「學歷不夠,找高薪工作、想升職加薪、評職稱,難!」……當下在內地,「學歷提升」廣告以網頁、彈窗、影片等形式充斥著各種社交平台,不少人的「學歷焦慮」被廣告不斷放大。

對於想提升學歷獲取更多機會,又沒有充足時間學習的人來說,廣告所言的「輕松上名校,舒服拿文憑」顯得格外誘人。不過,北京星竹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郝旭東表示,發布「包過」、「包獲文憑」等虛假廣告「公然挑戰國家繼續教育制度」,亦違反廣告法,應由市監部門責令停止發布、消除影響,並處以罰款,甚至吊銷營業執照。

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中組織作弊的,情節嚴重可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視覺中國)

「無需學習」、「無需上課」,如何實現「包過」?在教育機構的解釋中,一種名為「助學助考」的方式浮出水面。「助學助考」不用自己上課、寫功課,考試只需要配合「刷臉」即可,答題由教研老師負責,畢業論文也能代寫,學生只需要每學期多交1200元助學助考費。在某教育機構工作人員孫老師的口中,這是「將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處理」。

如果作弊被發現怎麼辦?對此,孫老師給學生的答覆是「我們都是跟大學直接對接,你怕甚麼呢?」然而,在他傳給學生的《成人教育委託協議書》中卻赫然寫著:「考試中所有的作弊等違法行為及其後果與教育機構無關,由學生自行承擔責任。」

對於如何避開學歷提升中的這些「陷阱」,內地一些高等院校發出關於網絡教育招生宣傳的鄭重聲明,表示從未授權任何個人或中介機構代理招生和代收費用,請考生切勿相信「包過班」、「包畢業」等虛假宣傳,通過學校官方網站查詢授權學習中心名單,並防範非法冒名網站。

郝旭東說,因教育機構虛假廣告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消費者,可以要求機構賠償,除了承擔民事責任外,如果情節嚴重,教育機構可能因虛假廣告罪受到刑事追究;而代寫論文可能侵犯著作權,在法律規定的國家考試(如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中,違規操作替考則涉嫌代替考試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