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電影春節檔首日票房不及預期 刷新紀錄靠「史上票價最貴」?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月3日早上,2022春節檔總票房已突破28億元(人民幣.下同),預估將會超過80億元,有望再度創歷史新高。其中《長津湖之水門橋》獨領風騷,票房已超過12億元,並打破過去3年春節檔劇情片累計票房記錄。
內地傳媒報道,總票房能夠刷新紀錄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電影票價暴漲,今年更是「史上票價最貴」。另一方面,檔期效應也在不斷增強。
但值得一提是,春節檔首日(大年初一)的票房僅得14.43億元,不及2021年同期的16.93億元,且2566萬名觀影人數,亦較2021年同期的3446萬人驟降。
報道指出,2022年大年初一全國平均票價高達58.7元,較2021年的40.3元大幅增長45.6%,是自2018年春節檔以來漲幅最大的一次。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影院,單場IMAX 2D的票價甚至要179元,在中部地級市影院,場均也不低於50元。而截至2月2日中午,總出票為3664.1萬張,平均票價為59.3元。其中《長津湖之水門橋》、《這個殺手不太冷靜》、《四海》、《奇跡 · 笨小孩》、《熊出沒 · 重返地球》和《狙擊手》的平均票價,分別為63元、55.6元、59.5元、58.6元、57元和54.7元。
報道認為,近幾年消費水平提升,一定程度上拉動電影票價上漲。另一方面,片方給到電影院的發行價也有小幅上漲。更重要是,受供需關係影響,節假日的觀眾大幅增長,春節檔又是看電影高峰時期。由於春節檔容量足夠大,每年的電影大片都會在這短短七日內進行「廝殺」,變成假日驅動電影消費,檔期效應逐年增強。
報道並提到,在去年假日檔期票房對中國電影的貢獻率接近7成,反映影片上映檔期愈來愈依賴全年中的假日,不論是春節、國慶假,還是悠長的暑期、賀歲檔,在假期去看電影已經成為一種常見的娛樂消費方式。其次,在後疫情時代,電影檔期變動成為常態,小片隨時定檔、檔期體量與影片體量也愈來愈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