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醫美機構逾3萬間執證醫生不足5000人 整容真可改變命運嗎?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除了依賴化妝品、護膚品,愈來愈多人選擇醫美機構接受療程。
近年,內地醫療美容行業發展迅速,但美容市場各種亂像層出不窮,有業者為了牟取不正當利益,對資質榮譽、產品功效、整形療效等作虛假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全國醫美機構超過3萬間,但執證醫生不超過5000人。
昨日(25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2021年度醫美領域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典型案例。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監管部門嚴厲打擊醫美市場虛假宣傳、仿冒混淆等不正當競爭行為,查辦一批醫美市場不正當競爭案件,着力規範醫美市場競爭秩序,彰顯市場監管部門嚴厲整治醫美市場亂象的決心。
虛假宣傳醫生資歷、醫療機構資質
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醫美行業的違法問題,可以概括為「三非」,即非法的醫美機構、非法的醫美醫生、非法的醫美產品。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醫美機構超過3萬間,但有美容外科主任醫生證書的醫生不超過5000人。
去年7月,四川綿陽市市場監管部門執法人員檢查某醫美機構時,發現店內牆上張貼的「韓美醫療整形美容—專家介紹」中的人士既不是該公司特約專家,也未在該店開展過醫療整形服務,該公司在不能提供其榮譽資質、擅長項目的證明資料情況下,僅憑同行推薦就作宣傳。同時,利用微信杜撰自己是從韓國首爾成長起來、有68個分支機構、在國際級連鎖醫療美容機構等虛假情況。
由於醫生少、需求大,有醫療機構以所謂名醫名師、專業醫療資質等噱頭,為醫療美容效果宣傳,甚至標榜從國外聘請專家。它們通過虛構、誇大醫生資歷、醫療機構資質榮譽等方式,給消費者以服務品質保證的假象;甚至將容貌出眾與「高素質」「成功」等不當關聯,編造「整容改變命運」等故事,欺騙、誤導消費者,扭曲審美認知。
虛假宣傳醫美產品功效、服務療效
在調查中,市場監管部門發現醫美行業亂象叢生,有醫美機構虛構診療前後對比圖,包括一味鼓吹產品或服務療效,通過使用虛假案例、虛構療效等方式,誇大、虛假宣傳醫美效果,對風險、後遺症避而不談。同時,不少醫美機構將虛假宣傳移師到網上,甚至在消費者中製造「容貌焦慮」「身材焦慮」情緒,虛假宣傳、過度宣傳等問題凸顯。
今年4月,浙江舟山市市場監管部門執法人員發現,有美容機構在宣傳中號稱通過納米科學技術,將水轉換為納米霧狀粒子,利用熱脹原理打開肌膚毛孔,形成肌膚覺醒效果,皮膚浸浴於42℃熱水5分鐘,即可防止紫外線造成的傷害多達1星期,並張貼3組消費者使用前後的對比照片。經查,該店無法說明宣傳內容的真實性,無法提供相關材料予以證明。
醫美行業低齡消費者增多
醫美行業消費群體日益大眾化,消費滲透率提升,低齡和剛接觸醫美的消費者增多,網上的所謂「攻略」、「評價」成為消費者醫美消費決策的重要參考因素。然而,有不良的醫美機構通過刷單,編造用戶評價等方式虛構交易、虛假評價,誤導消費者盲目消費、衝動消費,導致出現醫美整形失敗等案例。
隨着直播帶貨的火爆,醫美機構亦走入直播間。市場監管部門發現,有機構以個人直播帳號銷售自營商品,在宣傳標稱為「花源密語抑菌凝膠」的二類消毒產品,實際上非藥品及醫療器械,卻使用治療類功能性的表述,誤導消費者。
據統計,今年前9個月,全國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共查辦各類不正當競爭案件5397宗,罰款金額3.5億元。其中,涉及醫美領域虛假宣傳案件71宗,罰款金額355萬元。市場監管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以上案件均已責令相關當事人停止違法行為,並依法對其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