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55歲老將屢與「飛天」擦身而過 備戰23年仍堅持追夢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中國致力發展航天技術,早於1998年已從1500多名優秀空軍飛行員中,挑選出14人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包括中國首位上太空的航天員楊利偉,執行神舟十二號任務的聶海勝、劉伯明。然而,在首批的14人中,有一人是仍然現役,卻未有執行過飛天任務。到底他是誰?為何一次又一次與升空的夢想擦身而過?

1998年1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成立,鄧清明成為14名首批航天員之一。2010年,鄧清明被選入強化訓練隊,成為神舟九號飛行任務的後備航天員。雖然是後備人選,但訓練的科目、時間、內容、強度以及考核標準,都與正選的航天員一樣,要想具備獨立執行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能力,航天員需要通過8大類、上百個課目訓練的嚴格考核。

鄧清明稱,在訓練過程中,航天員必須始終保持非常優異的成績,最佳的狀態,最後才能夠進入執行任務的梯隊。遺憾的是,鄧清明落選了。神舟九號發射升空後,他在地面按照手冊,跟隨天上的航天員完成所有程序,「作為備份的任務,不是從基地回來了,任務就結束了。我的戰友安全回來了,這才是做備份的結束」。

神舟九號任務落選後,鄧清明相信他以後還有機會,並將「神九」的經歷當作是一次積累,覺得自己離飛天夢想又近了一步。然而,2013年的神舟十號任務,他因為微乎其微的分差再次與夢想擦肩而過,「就這樣一個很小的差距,讓你失之交臂,讓你止步發射塔前」。

2013年,47歲的鄧清明在體檢時查出體內有細小的腎石。對於普通人而言,小結石一般是不影響日常生活,但對於航天員來說影響巨大。為了能夠繼續追尋航天夢,鄧清明毅然選擇接受手術,可惜第一次手術時結石沒能完全取出,後來醫生只能在他腎臟埋下導管。在往後一個多月,鄧清明一直攜帶導管,也尿血了一個多月;直到第二次手術,體內的結石才被成功取出,「我的夢想重新又點燃了」。

2014年,首批航天員中有5人因為年齡原因停航。停航停訓儀式後,同樣是「神九」、「神十」飛行任務後備人選,退役的陳全對鄧清明稱:「不管主份備份,都是航天員的本分。老鄧,你要努力,不要放棄。」鄧清明表示,一直都記住陳全的說話,不管飛天之路有多艱難,他從未想過放棄。每一次任務過後,他都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讓自己「歸零」,拋開過去,以積極的心態去迎接新的挑戰。

2016年的神舟十一號任務,鄧清明再次作為後備航天員來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從受領任務開始,在備戰的3年間,鄧清明完成了與正選同樣數量、標準的訓練。在最具挑戰的33天模擬驗證試驗中,他和另一名航天員陳冬住進不足10平方米的密閉艙內,與外界完全隔絕,期間房燈開啟,機器的震動與噪聲環繞不歇,兩人不能離開、洗澡,無聊時只能兩兩相對。

2018年4月,航天員群體先進事蹟報告會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明故宮校區舉行。鄧清明與大學生合影。(視覺中國)

發射前一天,總指揮部召開會議,宣布由景海鵬、陳冬執行神舟十一號任務。鄧清明表示,聽到結果時自己的確「懵了一下」,他感受到整個大廳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當時什麼都說不出來,停了一會兒,我轉過身面對海鵬,緊緊地抱住了他,說了一句:海鵬,祝賀你!海鵬也深情地回了一句,謝謝你,兄弟!」。在接近兩分鐘的時間內,整個問天閣大廳都非常安靜,在場許多人都流下淚水。

如今,55歲的鄧清明依舊堅持訓練,時刻準備,「任務的成功即是我的成功,我寧願做一塊默默無聞的基石,也絕不容忍自己在號角催徵時,還沒有準備好」。值得一提的是,受父親的影響,女兒鄧滿琪也成為一名航天人,父女一起努力為中國的航天事業奮鬥,「爸爸是我見過最敬業的人、最無私的人。你永遠是我心目中最偉大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