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三號|3名航天員互相評價 王亞平:被翟志剛的快樂感染
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順利進駐中國太空站,開展長達6個月的「太空出差」。在飛往太空前,他們接受了《人民日報》訪問,除了講述本次任務的特點及最大的挑戰,更首次互相評價。
翟志剛介紹,神舟十三號任務是太空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一次重要飛行,在軌6個月。任務完成後,太空站建造階段就會開始,他們需要同時管理天和核心艙、神舟十三號飛船、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形成的組合體,並執行2至3次出艙活動,以及一次在太空站遙控航天器和太空站對接的遙操作。
任務最大的挑戰
翟志剛稱,本次任務最大的挑戰是要在太空飛行半年之久,對於身體、心理等都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長期在軌駐留會導致下肢肌肉萎縮。神舟十二號任務中發現,在失重環境下進行有效鍛煉,有助於肌肉恢復,因此他們上太空後,或需要更早進行下肢鍛煉。
其次,長期在地球軌道駐留,在單調、狹小和枯燥的環境內難免會產生急躁和不愉悅的心情,他們已準備了影視劇、紙筆墨硯、樂器等作為消遣,提高生活的樂趣,有好的身體狀態才能更好完成工作。此外,在本次飛行任務中仍然有出艙活動,由於現在的出艙活動更偏向於技術的應用,比13年前的出艙活動更複雜、更艱鉅、更具挑戰。
王亞平表示,空間站任務是全新的任務,對航天員對航天器的掌握程度、航天環境適應性以及出艙訓練,都提出更大的挑戰。為此,他們開展了遙操作、交會對接、機械臂、出艙等技能方面訓練,並加強體能訓練。葉光富則稱,首次面臨長周期的任務,剛開始心情比較忐忑,但通過前期訓練,他們的身心狀態、技術能力已有很大提升。
期待「太空出差」
翟志剛相距13年後再次出征太空。他表示,雖然經歷無數次重複訓練,但自己依然保持謙虛謹慎,按照標準先把訓練完成,再提出自己的想法,「我是『老航天員』,在神舟十三號任務中也是『新航天員』,我要以一名沒有執行過任務的新航天員的心態,去適應新的訓練,同時把過去積累的經驗融入新的任務中去」。
2013年,王亞平曾參與神舟十號任務,相距8年後再次上太空。她表示,能夠再次飛上太空是她最大的夢想,第一次更多的是新鮮和好奇,第二次更多的是期待和享受。載人航天工程技術在8年間進步許多,包括神舟飛船、空間實驗室、太空站等,無論是居住空間、飛行時間,抑或技術設備等,都不可同日而語。
她表示,在神舟十號任務「太空授課」後,收到很多孩子的信件,也到訪不少學校,更直觀感受到孩子對太空的嚮往和對科學探索的熱情,讓她深刻感受到「太空授課」的意義所在,「有的孩子因此喜歡上了航天,報考航天專業,甚至成了我的同事。更讓我感動的是,很多孩子翻看當時的授課視頻,問我什麼時候還能飛上太空,再來一次授課」。
葉光富是本次團隊中的「新人」,從未上過太空。他表示,自己從2010年加入航天員隊伍,已為太空飛行的夢想奮鬥11年。在首次太空之旅,他期待乘組每個成員都很好地適應太空環境,持續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最終順利圓滿完成任務。
互相評價
翟志剛稱,經過近兩年的訓練磨合,隊員已彼此了解、配合默契,相信依靠團隊的力量和智慧,定能破解一個個難題,「我們乘組在地面訓練都達到出艙標準,王亞平操作細緻認真,葉光富擅長電腦操作和信息技術,到了太空要發揮3個人的特長,度過這極具挑戰的6個月」。
翟志剛是本次任務的指令長。王亞平稱讚,翟志剛身上有大氣沉穩、英勇果敢的特質,對任務思考很深入,出艙動作也是他們的示範,「他非常幽默,每次訓練時都能被他的快樂感染,還是書法和台球高手」。對於同一批航天員出身的葉光富,她則指對方是「辛勤的小蜜蜂」,對自身的要求非常嚴格,做事深思熟慮,是可以信賴的伙伴。
首次上太空的葉光富,認為兩名隊員身上仍有很多值得他學習的地方,「比如翟志剛遇事臨機決斷、從容淡定,做事考慮周全、安排合理。在王亞平身上,那種積極刻苦、認真細緻的勁頭,細心周到、善解人意的態度,讓我感到與他們一起十分踏實和溫暖,對任務也是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