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2歲童患遺傳病Menkes綜合症 高中學歷父自學製藥救子續命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來自雲南的兩歲三個月大男童徐灝洋,去年確診患上遺傳性銅缺乏疾病Menkes綜合症(Menkes syndrome)。雖然此病根本無法醫治,但為了緩解症狀,他每晚睡前都要注射一種藍色液體「組氨酸銅」。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斷了境外就醫拿藥的渠道,為了令兒子有藥可用,只有高中學歷的父親徐偉走上了自製藥之路。在研究自製藥的同時,徐偉更重拾課本、報考成人高考,希望透過系統性的學習能為將來針對兒子疾病的基因治療打下基礎。

2019年6月6日,重2.6公斤的徐灝洋出生。6個月大時,灝洋的生長軌跡明顯落後於同齡標準,他不會趴着和翻身,頭也抬不穩,大部分時間躺在床上。當時,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認定他為生長發育遲緩,直到3個月後才遲遲出具的基因檢測報告,判斷他有ATP7A基因缺陷,患上Menkes綜合症。

Menkes綜合症是一種極其罕見的遺傳病,大多見於男童,1962年由Menkes首先報道而得名。由於患者X染色體上的ATP7A基因發生變異,導致身體無法吸收銅離子,嚴重影響正常發育,而女性因為有兩條X染色體,通常並不會發病。長期關注罕見病的北京大學醫學遺傳學系副主任黃昱表示,Menkes綜合症幾乎是他接觸過的罕見病中人數最少的,一度認為全國只有個位數。

網上關於Menkes綜合症的資料非常模糊,病因未明、生長遲緩、患者平均會在19個月大死亡。此病不僅會影響患兒的正常發育,還會引起退行性神經病變;在不斷的感染接連侵蝕下,大部分患兒都曾多次出入深切治療部,直到體內某個器官率先衰竭,最終離世。

國際上,補充組氨酸銅常被用作對Menkes的對症治療,通常以院內製劑的形式存在。國內有醫生曾試圖推動組氨酸銅作為院內製劑,但囿於院內試劑整體收緊、行政審批手續繁瑣、兒童注射液要求更加嚴格,最終不了了之。於是,不少患兒家長最常在台灣和美國的醫院取藥。

+3

若非新冠疫情斷了境外就醫拿藥的渠道,徐偉或不會逼自己走上自製藥之路,自學基因編輯、自製藥用級化合物。對於外界的種種質疑,徐偉昨日(29日)在微博上發文回應,其中在關於化合物安全性的問題上,無論是製藥環境、原料抑或製劑都通過檢測。同時,他希望有專家幫忙解答疑問,並表示自己未來將投入基因編輯工具研究。

國外研究發現,抗癌藥伊利司莫(Elesclomol)有效阻止Menkes小鼠身上有害的神經退行性變化,從而提高實驗鼠的存活率。徐偉從國外購入助溶劑,原料藥公司購買伊利司莫銅化合物,根據論文中的方法製成藥劑,並決定採用靜脈注射的方式用藥。

對於徐偉的自製藥之路,北京協和醫院原藥劑科主任張繼春感慨「他能做到這一步,可以說是奇蹟了」。作為個人,她同情罕見病家庭的遭遇,而且也沒有治療方法,只能任由病人「死馬當活馬醫」。然而,從專業角度,她認為不管是從藥物監管抑或臨床使用層面,都不會鼓勵他人自製藥物,作為靜脈注射劑生產都是非常嚴格,添加的助溶劑是否是藥用規格,加的量都有嚴格規定,「這種方法,可以理解,卻不合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