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半世紀|尋親之路困難重重 如何為在韓志願軍烈士找回家人?
2014年,韓方開始向中方移交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截至今日,已移交八批共825位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在去年歸國的第七批117位在韓志願軍烈士中,有4位烈士近日正式確認找到親屬。其中,梁佰有烈士的遺物中沒有印章,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工作人員是首次根據摸排史料線索尋親成功。
展志忠烈士:年逾古稀的兒子跋涉20多公里採血比對
在2020年回國的烈士遺骸遺物中,「展志忠」是可識別的印章之一。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工作人員對照印章,通過查找史料和檔案記錄等,查找烈士後人,然後組織待核實的烈士親屬參與DNA信息採集和鑑定比對,最終確定烈士的身份和親緣關係。
經核實,展志忠烈士生於1920年,為河南駐馬店市新蔡縣人,1953年7月犧牲於朝鮮半島的江原道鐵原郡。他有兩個兒子,長子展超明今年78歲,次子展超玉74歲。兩位老人因病都行動不便,但聽到尋親消息後激動不已,跋涉20多公里到鎮政府採集血樣,接受DNA比對。兩兄弟稱,父親離家時他們年紀尚幼,對他幾乎沒有印象。父親犧牲後,母親沒有再婚,辛苦將兩人拉扯長大,最終於2005年離世。
吳雄奎烈士:八旬親弟總念叨要尋親
吳雄奎烈士是福建福州市閩侯縣人,生於1931年,生前是志願軍23軍73師218團3營7連戰士,1953年7月犧牲於江原道鐵原郡。吳雄奎的弟弟吳奎俤今年81歲,平時經常與家人念叨,「有沒有可能去韓國找到哥哥的骨灰」。
吳奎俤的兒子稱,大家都勸說父親,幾十年過去,找到伯父是估計很難,沒什麼希望。這次得知吳雄奎烈士的遺骸已經回國,吳奎俤感到很意外、很激動,全家人都非常高興。
林水實烈士:曾參加革命解放戰爭,犧牲時僅25歲
林水實烈士是福建漳州市漳浦縣人,生於1928年10月,1949年4月參加革命,參加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隨部隊編入中國人民志願軍23軍73師218團2營6連戰士,曾榮立四等功一次,1953年6月犧牲於江原道鐵原郡,離世時年僅25歲,尚未結婚。
林水實的兄弟林水法已經去世。根據當地風俗,林水法的兒子林美金過繼給林水實為子,也已經去世。現時,林美金家中還有3個兒子,雖然他們從沒見過林水實本人,但得知尋回親人後都非常激動,「謝謝黨和國家沒有忘記犧牲的烈士」。
據了解,當年不少志願軍官兵都有自己的印章。因為當時有戰士識字不多,與家人通信時大多請人代筆,印章成為他們和家人之間的信物。多年後,印章成為了尋親的關鍵線索,通過烈士印章等有較明確身份信息的線索摸排,是烈士遺骸鑑定分析的主要方式。
梁佰有烈士:無印章明確身份,尋親之路困難重重
在本次尋親成功的4位烈士中,有3位烈士的遺物中發現印章,但梁佰有烈士遺骸沒有可以明確身份信息的印章,工作人員只能查找相關史料和檔案記錄,根據烈士犧牲時間、作戰地點、遺骸發掘位置等,之後再通過DNA比對,最終確認烈士身份。
經核實,梁佰有籍貫為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金塔李家佛陀莊子,生前為志願軍64軍190師570團戰士,1951年4月25日犧牲於朝鮮半島的京畿道金坡里。甘肅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工作人員介紹,他們得知梁佰有籍貫在甘肅後,不斷發布信息、尋找線索,直至今年收到有眾來電稱,聽長輩提起家中有位爺爺去抗美援朝後沒有回來,才終於找到具體方向。
然而,梁佰有烈士因沒有直系後代,檔案記載的行政區劃也早已變化,摸排仍然困難重重。經過不懈努力,才成功找到梁佰有的侄孫。當工作人員上門核查時,梁佰有的家人十分意外,「當年父輩們健在時,一直都想找到爺爺,但難度太大、毫無頭緒,如果不是國家不放棄,可能永遠也找不到了」。
退役軍人事務部已建烈士遺骸DNA數據庫
退役軍人事務部烈士遺骸搜尋鑑定中心負責人介紹,以根據烈士犧牲地、遺骸發掘位置等史料線索摸排並鑑定分析的方式,實現了一項重大突破,成為開展規模性烈士遺骸鑑定比對工作的里程碑,為今後開展烈士遺骸鑑定比對和尋親工作累積不少經驗。
據介紹,在為上述4位烈士確認身份、尋找親人過程中,工作人員共篩選出有可能的431位烈士,請全國23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退役軍人事務部門協助摸排烈士親屬,並先後組織333位烈士親屬參與DNA信息採集和鑑定比對。
目前,退役軍人事務部已經為第一至七批全部歸國安葬的在韓志願軍烈士,建立了烈士遺骸DNA數據庫,未來將為2萬餘名在韓犧牲的志願軍烈士建立親屬信息庫,並分期分批開展在韓志願軍烈士親屬DNA信息採集工作。烈士親屬DNA數據庫建成後,每年中韓交接志願軍烈士遺骸,就可隨時與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DNA信息庫作比對,盡可能讓更多的無名烈士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