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食減廢|營養愈豐富愈易出事? 專家教路如何挑選臨期食品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近期,內地興起購買臨期食品(即快將到期的食品),消費者既能省錢,又能避免食物浪費。然而,食品安全問題不容忽視,也是不少中青年群體以外的消費者「觀望」臨期食品的最大顧慮。到底哪些類型的臨期食品可以放心購買?臨期食品市場監管又是否需要加強?

位於上海外灘的臨期食品專賣店,店內商品都有優惠折扣。(視覺中國)

乾燥類、不易變質的臨期食品可優先考慮

《南國今報》報道,中國肉類協會首席專家張子平提到,市場上有部分售賣場的臨期食品貨櫃中存在生熟不分開、不同種類食品混放、不區分不同食品的適宜貯藏溫度等現象。

他指出,商家應依據食品包裝上標註的貯藏條件,包括溫度、光照、衛生等,分開擺放以防止交叉污染和變質,不能將所有的臨期食品都擺放在同一個貨架上。若能夠提醒消費者購買後如何保存,是否適合「囤貨」等注意事項就會更加好。

張子平建議,瓶裝的蜂蜜和真空包裝的咖啡粉都是不易變質的食品,只要存放得當,在保質期內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真空和充氣包裝的食品如大米、膨化類零食,由於水分含量低,屬於乾燥類食品,即使快將到期也能安全食用。

相反,營養豐富的臨期食品,例如肉、牛奶、豆製品,因為容易滋生細菌,要盡可能少買;若購買後不能一次食完,就需放入雪櫃內存放。此外,市民應注重臨期食品的營養,以臨期飲料為例,通常都沒有安全問題,但要避免因有折扣優惠就多買多喝高糖飲品,尤其建議兒童少喝。

臨期食品市場應加強監管

今年4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實施,當中提到「超市、商場等食品經營者應當對其經營的食品加強日常檢查,對臨近保質期的食品分類管理,作特別標示或者集中陳列出售」。

雖然購買臨期食品可以省錢,但在網上不時有消費者留言稱食品有問題,比如朱古力融化了等等。有網民留言提醒其他消費者,不要看到「臨期」就下意識覺得便宜,導致衝動消費。

同時,臨期食品市場上仍存在有不法商家塗改包裝上的日期。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鍾凱建議,消費者應該在正規商店或超市購買臨期食品。若懷疑食品標籤被塗改,可致電消費者投訴舉報專線電話,或食品藥品投訴舉報電話。

針對有賣家保存不當導致的食品安全問題,張子平表示,市場監管部門應加大檢查力度,直接到庫房和店面檢查,同時要細化對商家處理食品的要求與處罰標準,「比如一些肉製品一旦達不到貯藏溫度,微生物就會超標,直接吃會導致腹瀉,因此必須要嚴格要求、並加大處罰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