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鯨連日現身深圳大鵬灣 到訪或與生態環境改善有關
自6月29日起,一頭布氏鯨連日在深圳大鵬海邊現身,立即吸引海洋科研人員和公眾的目光,網民更為牠改名為「小布」。截至今日(6日),「小布」造訪深圳已滿一周,昨日(5日)上午更再次露出海面捕食魚群。
對於「小布」為何會到訪深圳,健康狀態和如何保護牠等問題,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廖寶林,以及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大鵬管理局局長洪曉群一一解讀。
時隔16年再有鯨類到訪大鵬灣
深圳衛視《晚間報道》報道,廖寶林介紹,布氏鯨是一種喜愛群居的鯨豚類動物,對食物、水質環境要求較高,通常出現在魚類較為豐富的海域。目前,南海正處於休漁期,魚群增多,且近年來大鵬新區生態環境改善,或因此吸引「小布」到訪深圳。經多日觀察,「小布」在海上捕食活動非常頻繁,從游泳狀態能看出牠的身體狀況非常健康。
事實上,大鵬灣出現鯨類動物非常罕見。據《中國鯨類》記載,上次鯨類光顧大鵬灣是在2005年香港沙頭角海域,「小布」的出現是大鵬灣時隔16年再次有鯨類到訪,也是國內第二次記錄布氏鯨在近岸海域活動,另一次是2018年在廣西北海潿洲島。
多部門加強保護
目前,深圳大鵬新區各部門都協力守護「小布」的安全。為了減少圍觀人員和海面船舶的干擾,從6月29日起,大鵬新區成立鯨豚保護聯動工作組,為「小布」在大鵬灣的捕食保駕護航。7月3日,大亞灣海事局發布通知,要求過往船舶航經沙魚涌——官湖附近水域保持安全航速,加強瞭望,不得圍觀,不要靠近,更不准投餵。
同時,由深圳市生態環境局大鵬管理局牽頭,組織中國漁政44101船到現場蹲守、勸返往來船隻,及時分享「小布」信息,並聯合香港環境保護署共享信息,加強大鵬灣「小布」出沒海域的100餘個入海排口和69公里海岸線的巡查,包括入海排口水質持續監測。
大鵬管理局局長洪曉群介紹,相關部門已對慕名而來的遊客和附近的漁船作科學引導,勸返已出海的休閒觀光船,同時,海事部門也及時調整商船的航行。
首次成功為鯨類貼附信標並回收信號
為更好地了解布氏鯨的活動規律,科研人員採用信標跟蹤的方法進行相關研究工作。科研人員用特製的長桿慢慢靠近布氏鯨,在牠出水一刻將信標貼在布氏鯨的背上。大約2小時後,信標會自動脫落並浮在海面上,科研人員再將其收集。
據了解,此次是國內成功為鯨類貼附信標,並成功回收信號。廖寶林介紹,透過信標記錄動物在水下的游泳狀態,可以反映出動物是否健康,尤其是觀察牠的加速度,可以看出游泳的力度和力道。其次,信標可以收集動物發出的聲音,從而分析其周邊環境對該動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