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習俗禁忌|正月十六後拆利市可聚財? 不理髮或有醫理根據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農曆新年期間,相信不少人都期待可以逗利市,不過新年習俗禁忌多,各處鄉村各處例,到底何時才可以拆利市、撕揮春、剪頭髮呢?

小朋友向「財神」逗利市。(新華社)

拆利市

在傳統中,初七及正月十六都是拆利市的日子。前者是「人日」,在人人生日的日子拆利市就猶如拆生日禮物般,又可以共享祝福和喜悅。

農曆新年由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止,一般人都會派利市至正月十五,因此不少長輩認為要在正月十六將利市收齊才可拆開,有「財聚」的好意頭。

新春期間,不少人都會在家中貼揮春、春聯。(新華社)

撕揮春

新年除了辦年貨,不少人都會在家中貼揮春、春聯,有人會貼足一年,有人則會在過節後便除下。其實,坊間撕揮春的日子主張要有3種說法,其一是揮春保留到來年的春節才換新,由於揮春代表祝福和對未來一年的期許,所以要等到來年才除舊迎新,若揮春在一年內有破損就要立刻修補。

另一說法是讓揮春自然脫落,若有破損就可直接撕掉。最後一種說法則較為常見,傳說揮春是用作驅趕年獸,因此農曆新年過後就可除下,惟坊間並無指定撕揮春的日子,有人認為初七或正月十五便算過完年,亦有人認為農曆「二月二」龍抬頭時才算過完年。

農歷新年時不可理髮或有科學根據。(中新社)

剪頭髮

傳統習俗上,農曆新年時不可理髮。除了因為利器有破財、破運氣的意思,亦有一定的醫理依據。《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寫道:「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

簡單而言,即春天是草木發芽、枝葉舒展的季節,所有萬物都開始向外散發生長,人也要順應自然,應該晚睡早起,穿寬鬆的衣服,將頭髮披散在肩上,讓頭髮自由地生長,不應剪斷頭髮,也不應該把頭髮扎得太緊,避免阻塞人體的生髮之氣。

此外,俗語說「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其實是從明末清初開始誤傳的風俗。事實上,當時清朝要求所有百姓必須剪髮,「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因有人懷念明朝,於是在正月不剪髮以表示「思舊」,但又不能公開與清朝政府對抗,才衍生「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

按照中國傳統習俗,農曆「二月二」龍抬頭時剪頭髮有應「剃龍頭」的吉意,也有鴻運當剃頭的寓意,因此大多人都會選擇在此日剪頭髮。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