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8大禁忌:玩遊戲做劇烈運動都不宜 做這件事還可能衰足一年

撰文:聯合新聞網
出版:更新:

立春起源:所謂的立春,意思是「春天開始之日」,而「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乃二十四個節氣當中之一,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雨水、驚蟄、清明、穀雨、小滿、芒種、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等二十四個。

節氣是上古時代,農耕文明的產物,主要是用來劃分季節,幫助農夫耕田而產生的。節氣在商朝時只有四個,到了周朝時發展成八個,在春秋戰國時期,二十四節氣則已完全確立,西漢時期正式定立於曆法當中。

古人甚至把二十四節氣編識成一首小詩歌:「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

在傳統信仰中 立春有以下8大禁忌(點擊放大瀏覽)▼▼▼

+15

立春的習俗

主要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新春的開始,並同時賦予新的希望而產生的活動。立春又名為「打春」、「咬春」,或稱「報春」。依照當時社會發展出不同的習俗。如迎春、咬春、踏春、鞭春牛、祭祀祖先的慶賀祭典活動與習俗。

迎春: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分為預演及正式迎春。事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再正式迎春,目的是把春天接回來。

咬春:即為食用春天的食物。主要是春餅、蘿蔔、五辛盤(用蔥、蒜、椒、薑、芥五種辛辣食物調和而成)等。

踏春:也稱為春遊。在立春後,春暖花開的日子,與親友外出遊玩賞景。

鞭春牛:又稱鞭土牛。在東漢時泥塑「土牛」表示立春。盛行於唐宋兩代。將土牛打碎,人們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

【延伸閱讀】初一定立春先算新年? 天文台抽水唱《野狼disco》教氣象冷知識(點擊放大瀏覽)▼▼▼

+9

延伸閱讀:

整理包/過年換新鈔添喜氣!去哪換、能換多少? 一次報你知

比照7大公股銀 全台83家郵局即日起換新鈔「實聯制」

【本文獲「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