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經濟|佔路擺攤「不利於首都形象」?北京城管:嚴查違法行為
在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地攤經濟」可以保就業後,內地多個城市紛紛出台政策支持小販「擺攤」,一時之間湧現「地攤生意」熱潮。
近日網傳北京市也發布了「地攤地圖」,有多達109處擺攤地點。惟北京市城管委其後澄清,這份「地攤地圖」是謠言,實際上是多年來在該市違法擺地攤較為集中的地點。此外,北京城管方面表示,會加強執法檢查,依法處理這類擾亂市容環境秩序的違法行為。
北京市城管執法局還說,當前市內個別地點出現的擺攤設點、佔道經營等違法行為,市民反映強烈。市各級城管執法部門要加強執法檢查,依法處理這類擾亂市容環境秩序的違法行為。同時也歡迎市民群眾監督並積極投訴。
北京市有關部門負責人稱,「北京作為偉大祖國的首都,有自己的城市功能定位和管理要求」。負責人指,近年來市內佔道經營、無證無照經營、背街小巷環境等問題逐步得到整治,城市品質和人居環境明顯提升。
該負責人還強調,城市精細化治理是一個久久為功的過程,稍一放鬆就可能前功盡棄,治理成果就可能付諸東流,街道髒亂、假冒偽劣、噪音擾民、游商滿街、堵塞交通、不衛生不文明等曾經的城市頑疾就會捲土重來,「這不利於樹立良好的首都形象和國家形象,不利於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北京不應也不能發展那些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不利於營造和諧宜居環境的經濟業態。」
據內媒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至少已有廣州、上海、濟南、鄭州、南京、成都、合肥、廈門等38地紛紛明確鼓勵發展地攤經濟,主要是通過設置攤販規範點、允許佔道經營等方式對攤販活動「鬆綁」,出台規定明確攤販的外擺時間、外擺範圍等。
「擺地攤」曾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後最先活躍起來的一種流動販賣方式,但是在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官方對城市治理的理念愈發重視所謂的「城市形象」,而擁堵在街道兩旁,販賣各種商品的地攤也被視為一項重要的考核指標。路邊擺攤現象被嚴格規範與約束,甚至禁止。
強硬的政策指令並未完全禁絕擺攤現象,城管與攤販的矛盾曾是中國最普遍的社會矛盾。其中曾引起輿論廣泛關注的是2017年年底北京以違建拆除防止火災發生為由的低端人口事件。2017年11月,北京在全市進行了為期40天的所謂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專項行動。根據媒體的報道,此次行動期間,官方的執行隊伍強制性的查處拆毀群租房、公寓租房,臨街商戶玻璃被砸碎,甚至整條街都被挖掘機推平。這一系列舉動迫使大量外地人口搬離租住地,同時引發了北京清理「低端人口」的輿論爭議。
儘管北京官方一直矢口否認所謂的「低端人口」事件,但是此後北京常住人口20年首次下降,而路邊攤等被認為不符合城市秩序的經營活動也被城管部門徹底拋棄。此事被指與當時北京市委書記蔡奇要求將控制人口數量限定在2300萬的指示有關。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