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震前天空驚現「地震雲」?官方科普:沒有關聯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坊間素有「地震雲」(Earthquake Cloud)的說法,意指非氣象學中雲體分類的一種預示地震的雲體,其並無確定的形狀,但多數為劃過長空的一絲輕雲,大量小捲雲則佔小數。9月25日19時29分13秒,安徽肥市肥東縣發生3.8級地震,巧合的是,當日早上合肥出現大片規則的雲塊,於是有人將這兩件事聯繫一起,猜測早上出現的就是「地震雲」。對此,安徽省地震局在官方微博上科普指,沒有足夠的科學依據證明,雲可以預示地震的發生。

安徽省地震局表示,雲形成的整個過程,都是在大氣圈當中完成的。而地震是發生在巖石圈內,所以沒有足夠的科學依據證明雲可以預示地震的發生。而網上所謂的「地震雲」,主要是高積雲與層積雲兩種。高積雲的出現說明天氣很好,層積雲的出現代表會有降雨,與地震其實並沒有任何關聯。

安徽省地震局向公眾科普。(微博)

事實上,安徽省地震局早就對此進行過一系列科普。例如2014年,安徽省地震局科普稱:「很多網友稱看見『地震雲』,並謠言將發生地震。其實,『地震雲』的概念源於日本,沒有科學證據證明和地震的孕育與發生有內在的聯繫。」

2017年,該局再次科普指,所謂「地震雲」都有自己更靠譜的名字,預示的不是地震,而是某種天氣。其解釋,常為地震「背鍋」的有波狀層積雲和透光高層雲這兩種雲。其中,波狀層積雲通常在強冷空氣過境前出現,預示著天氣將有大變化。而透光高積雲民間稱「魚鱗雲」,民諺有「天上魚鱗雲,地上雨淋淋」。

合肥9月25日出現的雲像大塊魚鱗規則地排列。(大皖新聞)

9月25日當日,安徽省氣象台相關氣象專家也表示,合肥出現的很像大塊魚鱗規則地排列在天空中的雲,氣象上稱為「高積雲」,25日早間出現的雲叫「透光高積雲」。通常,在高壓控制下,特別是從冷高壓轉變為暖高壓時,本地的空氣穩定抬升時,這種透光高積雲就會出現。氣象諺語中有「天上魚鱗斑,曬谷不用翻」、「瓦塊魚鱗珍珠雲,太陽熱得曬死人」的說法,透光高積雲的背後,是大範圍水汽穩定擡升,一般預示著天氣將晴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