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鮮揀舖策略曝光 疫市狂開30間外帶店 未來3年每年擴充一成

撰文:黃祐樺
出版:更新:

過去數年受疫情影響,在社交距離限制和限聚令措施下,市民大眾的外出餐飲模式大大改變,外賣需求急劇增加,爭鮮(香港)總經理陳耀榮接受《香港01》專訪表示,爭鮮在過去三年疫市下新增30間的外帶店,由於市民消費模式已經轉變,集團計劃加強外帶店規模,目標是在未來3年內,以每年一成的增長速度去擴充分店數目。

香港人向來鍾情壽司,陳耀榮認為港人對壽司這件事的確是「長情」,過去市場上曾有很多不同菜式興起,當中包括拉麵店、台式飲料等, 但每當熱情過去後則減退不少,反而本地市民大眾對壽司的熱情一直有增無減。他又指出,在疫情期間集團外帶店大幅增加約30間,至今已有多達74間外帶店,擴充速度快,至於堂食店舖目前則有33間。

不怕赴日旅遊增加 港人食壽司口味獨特

自通關後港人赴日旅遊人數增加,不過陳耀榮並不擔心影響開舖策略。他表示,香港人食壽司口味獨特,集團推出的壽司早已適應香港人口味,香港有屬於自己、又獨特的壽司款式,例如是蟹膏蝦壽司、花之戀壽司等,認為港人顧客未必一定要食日本壽司的「純粹」。

近年不少日本過江龍壽司店來港開舖,陳耀榮對此表示歡迎,認為競爭對手加入,有助提升整體壽司品質,不單代表市民大眾可享受更高品質的壽司,更可令大眾願意付出更多金錢,吃更好品質的壽司。

爭鮮(香港)總經理陳耀榮表示,港人對壽司這件事的確是「長青」。(夏家朗攝)

競爭對手出現後 吞拿魚壽司銷量排名急升

在多家競爭對手加入後,市民大眾對各類壽司認知度也有所提高。陳耀榮指出,原本吞拿魚壽司銷量,在公司內部壽司排名,是60名以外,屬偏後位置。不過因為有新競爭對手出現,令吞拿魚壽司排名,躍升至第六位。因此他相信有不同對手加入,可令業界做得越來越好。

20分鐘生活圈 港人傾向Grab and Go

近年疫情肆虐令港人消費模式有所轉變。陳耀榮表示過去三年疫情,香港人早已習慣叫外賣,或在屋企附近購物,港人生活節奏明快,亦求方便,一般會在20分鐘或半小時的商圈內購買生活所需,所以「Grab and Go」這件事非常重要。

天水圍站門市成「天下第一大店」 生意額每月數百萬

他舉例,西鐵天水圍站是整個區的主要交通樞紐,區內居民除了依靠西鐵出入九龍外,西鐵站下面的天水圍輕鐵站亦是居民出入天水圍區的主要交通工具,平日會有不少人於西鐵站落車後,轉乘輕鐵回家。他笑言指,位於天水圍站的外帶店是集團的「天下第一大店」,一個月生意額高達數百萬元,但面積卻是眾多間外帶店中最細。因此集團未來亦會重點揀選類近舖位選址,即鄰近住宅群及港鐵站的舖位,以作外帶店。

人流快影響生意 旺角東站外帶店失敗收場

不過,亦非所有港鐵站亦合心水。陳耀榮表示,集團選址會留意地鐵站內的行人行路速度,認為與生意能否成功有莫大關係,又透露曾經「中伏」,直言「曾經有一個非常失敗的店舖」。他解擇,集團曾經於港鐵旺角東站開設外帶店,但生意卻非常差,經分析後發現雖然旺角東人流多,但流動速度快,加上本身旺角已有不少餐飲食肆選擇,故終以失敗收場。

外帶店自行決定不定時八折優惠

陳耀榮又分享外帶店其中一個吸客策略,便是以一個不定時方式推出八折優惠,而這個策略則交由外帶店本身自行決定。他指,這樣一來可以減少浪費食物,日後可以根據經營決定需要製作壽司的數量, 同時又勾起食客對外帶壽司的好奇心,吸引他們每日都來看看有沒有推出優惠或新產品,以達到增加人流及生意額的目的,「希望你每一天都來看看,總有一天你會忍不住手賣。」

堂食選址避免旺區開舖 避油尖旺、銅鑼灣

至於堂食店舖選址策略,陳耀榮透露,一般堂食店舖的空間不會太大,期望會是可以容納100個座位以內,加上自疫情後集團揀舖策略上亦出現一個新改變。通關後傳統旺區人流有所回復,但對比疫情前人流仍然是一去不返,因此目前仍會選擇避免於傳統旺區開舖,即使是旺角、尖沙咀及銅鑼灣亦如是。

爭鮮旗下外帶店每天會自行決定不定時八折優惠。(夏家朗攝)

北上成港人新消費模式 避免近關口地點開舖

另外,他亦留意到在通關後,於長假期北上消費成為香港人一個新消費模式。他指,每逢長假期便有數十萬人次往返中港兩地,變相令近關口的門店變得較平日淡靜。例如最近新開幕、位處相對民生區的新北江門市,生意並未有預期中好。他指每逢周末,來往深圳灣口岸及天水圍的B2P巴士,就會出現人龍排隊等車,港人北上消費,變相令到新北江門市周末生意變弱。

旗下兩個品牌進駐啟德

有見所此,他指出,在近關口的位置,例如於天水圍區等區域要更小心選擇店舖位置。又透露,集團目前將會主力於偏中產的區域開舖,那些屋苑都比較貴租,惟生意反而相當好, 又透露旗下有兩個品牌亦會於稍候時間啟德在開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