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漢豪:造地不單是為解決住房問題 要棄「地剛剛夠就可以」思維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今(30日)在網誌表示,《施政報告》從「提量、提速、提效、提質」四個方向,採取多管齊下的土地發展策略,壓縮造地程序,加速造地,長遠建立土地儲備,既為解決住的問題,亦為提升生活質素及增強香港的發展動能。她指,發展局會全力落實各項政策措施,以構建更宜居的香港。
十年熟地供應3280公頃
甯漢豪指,政府首次制訂並每年公布十年可發展土地、即熟地供應預測,會成為造地方面的其中一個工作指標。未來十年(即2023-24至2032-33年度)熟地供應量將達3,280公頃,已預留作房屋用途的用地預計可提供約49.3萬個房屋單位。
此外,新造土地來源包括「綠化地帶」檢討,除已納入各項發展計劃的1,200公頃「綠化地帶」土地,局方亦再識別了約255公頃、可供應達7萬個單位的「綠化地帶」土地,並會計入未來十年熟地供應內。
精簡法定程序 年底前提交條例草案
甯漢豪指,政府會繼續物色更多的土地發展機會,因為造地不單是為了解決住房的問題,也希望提升市民的生活質素和增強香港的發展動能,所以要放棄「地剛剛夠就可以」的思維,要有土地儲備才能讓政府和各界有空間想政策創新。
她提到,「北部都會區」和「明日大嶼願景」下交椅洲人工島是未來土地供應的主要來源。整個「北部都會區」將發展的土地有3,000多公頃,當中的四成,即是約1,300公頃,將在未來十年的「熟地」中出現。至於交椅洲人工島目標是提供1,000公頃,當中約三成,即300公頃也會在未來十年的後期開始出現。
而為了增加土地供應,甯漢豪指,要做到提速、提效,即是「精簡程序」,當中涉及法定程序和行政程序兩大環節。法定程序方面,局方正準備於今年年底前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修訂多條與發展相關的法例。至於進一步精簡行政程序,局方承諾明年年中起陸續提出具體建議,並與業界商討。
提質方面,包括將七十年樓齡以上舊樓的強拍申請門檻降至六成、精簡強拍法律程序等,會於今年內諮詢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專業團體和居民組織,並計劃在2023年下半年將修訂條例草案提交予立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