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牌推動專業化 謝偉銓:物管屬「朝陽行業」 人才需求有增無減

撰文:李思諾
出版:更新:

疫情促使本港的物業管理行業加速步向數碼轉型,加上2020年8月實施的物管業發牌制度,正推動物管業趨向專業化及優質化。物業管理業監管局主席謝偉銓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香港即將落成的新樓宇約有40萬個單位,物業數量不斷上升,對物管人才的需求亦將有增無減,物管業屬「朝陽行業」,未來發展空間相當大,而監管局將繼續透過發牌制度提升業界的專業水平。

本港物管科技發展仍落後於内地

疫情下,本港的物業管理服務市場正加速步向數碼化,新落成的商住樓宇開始陸續引入智能物業管理系統,如透過手機應用程式發放屋苑通告、繳付管理費等。謝偉銓分享道,現時内地的物業管理行業已應用更高端的科技,例如以人臉識別技術作進出監察、智能應用程式管理等,大大提高服務效率及控制成本。不過由於香港法例要求較高,而且受地域細小所限,不能如内地般可「先行先試」,故短期而言,他相信本港物管業科技發展暫未能跟上内地的步伐。

雖說智能化將有助減低成本支出,長遠管理費或有下調空間,但正所謂「萬事起頭難」,謝偉銓亦提到,應用科技於物管行業將牽涉大量前期硬件投資或租用服務,業界或會因資金問題而有所保留、甚或卻步,長遠而言不利行業的發展。

故此,他建議政府可考慮要求新落成的大廈必須具備起始基金,以備日後引入科技系統、改善物管服務之用。至於現存樓宇,他則認為政府可設立基金,為樓齡較高且失修的樓宇配對專業的物管公司,提供相應資助。

他強調,雖然現時香港物管業的發展較内地落後,但業界並無怠慢,一直朝著行業科技化的方向進行周詳的前期分析。他相信假以時日當相關技術趨向普及時,香港推行物管業科技化的效果定會更為顯著。

從業員毋須過分憂慮被科技取替

朝向科技化的同時,人力資源仍然是物管業界非常重要的一環,惟業內一直存在人手老化、人才短缺的問題,從業員不足導致成本上漲,管理費有增無減。謝偉銓解釋,根本原因在於行業認受性偏低,以往物管業缺乏晉升機會,未能吸引年輕一代投身。再者年輕人缺乏了解物管業的渠道,例如中學生涯規劃極少涉及物業管理行業,大專院校的物業管理課程亦相對少,導致年輕人對物管業缺乏認識。

除了物管局亦提供更多培訓課程,栽培物管人才,謝偉銓亦期望政府可透過宣傳進一步提升物管業的社會認受性。他指,世界各地紛紛「出招」招攬海外人才,本港又正值移民潮,各行各業也面對人手不足的困境。他建議政府除了「搶人才」,也要設法挽留或培訓更多本地人才。

謝偉銓又認為,從業員毋須過分憂慮被科技取替,反而應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技能及價值,防止被淘汰。他續指,物管業科技化將帶來更大的效益,亦有利社會發展,符合香港「往前走、向上流」的價值觀,業界不可能原地踏步。監管局亦承諾將更著重培訓從業員,助其增值,令從業員收益有所提升,亦令市民有更多物管公司選擇,達致雙贏局面。

謝偉銓指,從業員毋須過分擔憂被科技取替,反而應思考如何提升技能及價值,防止被淘汰。(李澤彤攝)

物管人才需求勢有增無減

隨著大眾對物管服務要求愈來愈高,時下的物管人員已遠遠超越「保安」範疇,不少新式商住樓宇的物管服務更已貼近酒店禮賓級的水平。謝偉銓表示,香港即將落成的新樓宇約有40萬個單位,隨著物業數量不斷上升,業界對物管人才的需求將會有增無減,工作機會亦會大增,物業管理業屬於「朝陽行業」,其未來發展空間相當大。而在愈趨完善的物管發牌制度下,長遠將增強本港物管業在大灣區以至內地城市的競爭力。

事實上,為把握潛在機遇及配合香港物業市場發展,監管局多年前已開始推行物管業發牌制度,並2020年8月正式實施,以推動香港物管業朝專業化及優質化發展,提升業界專業水平。截至8月31日止,局方已發出逾8,500多個物管人牌照、逾310間物管公司申請,其中130多間已率先獲發牌。

明年8月1日起所有公契物業的物管公司及其從業員,均必須持有有效物管牌照,才符合法例要求。

據《物業管理服務條例》規定,在明年8月1日起,所有公契物業的物管公司及其從業員,均必須持有有效物管牌照,才符合法例要求,繼續提供服務。謝偉銓指,局方希望透過發牌規管提升行業服務質素,令市民覺得相關物管服務物超所值,最終提升行業整體收益,吸引更多人投身這行業。

除此之外,監管局亦鼓勵從業員持續進修。今年初監管局經諮詢各業界專業團體後,推出「持續專業進修計劃」,鼓勵從業員在發牌制度過渡期內參加。而就近年發展商及大型企業積極於新住宅/商廈項目引入環境、社會和企業管治(ESG)概念及元素,謝偉銓指,局方不時邀請相關方面的專家舉辦進修課程,提供相關培訓予業界,希望從業員增強知識、與時並進。